周八駿
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包括密切關聯的兩部分,其一,關於國際貨幣及其運作體系;其二,關於國際金融市場及其運作體系。
即使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是,美元仍是主要國際貨幣,美國仍主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紐約和倫敦繼續是全球兩大金融中心。
然而,2022年2月以後,全球形成「去美元化」潮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權威顯著減弱;美國迫使西方盟國與中國經濟「脫鈎」或「去風險」。為了應對這一系列相關聯的挑戰,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進入歷史性變革。
與「去美元化」相對應的是,人民幣加速國際化,同時,一些國家相互實施本幣做雙邊貿易結算工具的嘗試,這方面的事例不斷湧現。
美國是「去美元化」始作俑者
另一方面,法國率先挑戰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基礎的全球多邊金融體系。
2023年6月22日至23日,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在巴黎舉行,數百名國家領導人、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及民間團體代表,共商共建全球新金融秩序基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峰會。
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的使命是,一、推動重啟新冠疫情後的「南北對話」;二、探索改革全球金融架構的初步行動路徑,嘗試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現實問題、尤其不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危機提供指導性建議。
法國總統馬克龍倡辦並主持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展現法國謀求「戰略自主」,這一對美國霸權具挑戰性的舉措,自然遭美國及其忠實追隨國所冷待。七國集團領導人中除馬克龍,只有德國總理朔爾茨與會。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舉行前,2023年6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時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美國可與之結盟的力量」,這些機構「反映了美國價值觀」,美國可以用來抗衡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耶倫還揚言,中國不能取得世界銀行貸款。
必須指出,無論「去美元化」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權威下降,美國都是始作俑者。「去美元化」緣於美國把美元武器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地位弱化,也由於美國把這兩家全球多邊金融機構用於美國私利。耶倫稱這兩家機構「反映了美國價值觀」,稱中國不能獲取世界銀行貸款,便是最新事例。
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變革勢在必行
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第三大股東。至今,中國沒有質疑這兩家機構的治理經營理念,中國同一些發展中國家一起,只要求這兩家全球多邊金融機構能夠真正為全球最大多數國家服務,而不是被美國用於謀私利。
多年來,美國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擁有對這兩家機構重大決策的否決權。耶倫稱這些機構「反映了美國價值觀」,實際上就是維護美國在這些機構影響力的代名詞。她敦促美國國會支持美國政府,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來抗衡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必定激發要求改革這兩家機構的國際輿論。
2023年6月15日彭博社報道,由拜登政府提名的新任世界銀行行長阿賈伊·班加(中文名:彭安傑)接受採訪時稱,他不認為中國是世界銀行的「競爭對手」,世界銀行將避免捲入美中競爭。班加指出,相較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氣候變化和發展問題是全球更緊迫的問題。班加承諾,他將在5年任期內盡其所能解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他認為,世界銀行應探索為私營部門承擔更多風險的方法,以便在抗擊貧困和氣候變化方面進行更多投資。班加補充道,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人都領導參與」。
歷任世界銀行行長皆由白宮提名,在班加之前,沒有一位敢公開發表與白宮不咬弦的意見。班加是第一位敢與美國政府唱反調的世界銀行行長。
改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美國堅持金融制裁不如其意的國家,只要美西方以「去風險」為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麼,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變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