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業恢復速度較其他地方慢,除了基於通關較遲之外,缺乏國內線、倚重國際線亦為一大主因。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上月剛發表的2023年年度回顧顯示,以「收入乘客公里數」(RevenuePassengerKilometers,RPK)計算,即使國際線的恢復較慢,但隨着各地重新通關,到去年底已幾乎追上國內線了。回顧疫下三年,初時國際線跌至疫前不足一成,國內線則跌至一成半左右;但半年之後,國內線已恢復超過50%,惟國際線仍維持約一成的低水平。直至2021年中,國際線提速恢復到30%,國內線則已恢復到70%以上。到2022年中,國際線再提速恢復到60%以上,並逐漸追近國內線。最新今年3月數據,國內線已近乎恢復100%,國際線則為80%。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線無疑較多,至於與內地之間的國內線,則因疫下通關不便而受影響。相關影響並不限於即時性質,其他地方正因有穩定國內線需求,期內營運規模縮減壓力較小,故更有條件迎接通關復常。
新加坡情況與香港類同,在缺乏國內線下,截至2021年中整體飛機起降架次和客運量人次僅恢復約30%,2022年中則約60%,充其量跟全球國際線水平同步;直至當地重新通關後,航空業恢復量才見提速,最新兩個數字已恢復近90%。
香港最新5月份數據顯示,飛機起降量和客運量仍僅恢復約60%和50%,明顯落後全球水平。因此,隨着全球國際線需求逐漸恢復,香港供應也須盡快恢復過來,否則注定落於人後,不進則退。(頂圖: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