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H股30年】H股貢獻持續擴大 李業廣:締內地香港雙贏

【H股30年】H股貢獻持續擴大 李業廣:締內地香港雙贏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7-17 00:03:09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首隻H股青島啤酒(168)上周六(15日)上市30周年,1999年至2006年間擔任港交所(388)主席的李業廣受訪時稱,當年容許H股來港上市,為本港與內地創造雙贏局面。近日港股開設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他表示有關安排有很大潛力。此外,他認為全球逐步去美元化,對香港銀行業是個機遇。

 成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若當年沒有得到這個機遇,香港今天便沒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李業廣引述數據稱,由1993年7月起至今年6月底止,已有1492家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集資,單計IPO集資額已有約4萬億元;連同其後配售集資約7.3萬億元,與內地企業相關的集資額已高達11.3萬億元。1993年H股市值只有約180億元,而今天已增至近6萬億元;佔港股比例則由當年只有0.61%,一躍升至今年接近18%。

 1991年內地的外匯儲備僅得217億美元,且仍有外債,「遠遠不能滿足內地當時的外匯需求」。李業廣表示,適逢當時中央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並要求國企改善營運質素,「故此當時聯交所便向中央提出,可否在國企改革後來港上市,讓內地企業將資金轉換至美元、英鎊及其他外幣之餘,更可利用市場力量協助國企改革」。

 助力國企與國際接軌

 李業廣續說,H股來港上市還有兩重深層意義,一是內地企業要按照香港的標準辦理上市申請,二是在完成上市後,該等公司要接受監管。

 在1990年代初,為了籌備H股來港上市,內地和香港成立「證券事務內地香港聯合工作小組」,成員除李業廣外,還包括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時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副主任、中證監主席劉鴻儒等內地官員,以及早前離世的前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

 李業廣表示,香港在會計制度、信息披露、投資者保障及企業標準四方面,與國際接軌,「當時在設計H股上市制度,就是讓內地企業藉此符合國際標準,讓它們在香港上市後,再前往紐約或其他地方上市」。

 雖然當年內地未有《公司法》,李業廣憶述,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便要求來港上市的H股,將投資者保障的條文寫入公司章程,一旦這些公司違法,外界便可興訟,從而達到保障投資者的效果。

 香港會計師行打開內地市場

 當時投資H股的融資對象包括大量的海外投資者,李業廣指出,H股企業上市後不僅受公司獨立董事監管,更被傳媒、投資分析員、中介人及國際監察,「這正好迫使國企管理層自動提升管理水平,藉此按國際標準,接受市場監督」。

 在1990年代或之前,鮮有國際會計人員懂得內地會計準則。李業廣指出,因為香港吸納內地企業以H股上市,香港的會計師事務所得以獲准進入內地,當時的六大行(安達信、安永、容永道、德勤、畢馬威及普華),還有關黃陳方會計師務所。(記者  鄺偉軒)

責任編輯:程向明 【H股30年】H股貢獻持續擴大 李業廣:締內地香港雙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