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聯合國8月3日電 聯合國安理會3日就衝突與糧食安全問題舉行高級別公開辯論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會上指出,要徹底解決糧食難題,必須聚焦根源性問題。
當天,除安理會15個成員國外,還有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會議。聯合國饑荒預防與應對協調員蓋拉尼作通報表示,當今世界面臨多重威脅和挑戰,而饑荒是一條紅線。去年,全球遭遇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超過2.5億,其中有7個國家的大量人口面臨饑荒。飢餓和衝突往往相互助長,這是一場人為的危機。
張軍發言說,糧食不安全本質上是全球範圍內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結果,是南北發展鴻溝的具體表現,同長期以來不公正、不合理的糧食生產貿易體系和國際治理體系密切相關。
張軍表示,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更加嚴峻,中方支持聯合國機構發揮專業優勢和協調作用,動員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加大人道援助力度,緩解有關國家人民的燃眉之急。國際社會要共同行動,推動安理會第2417號等決議要求落地見效,堅持政治解決爭端,阻斷衝突與飢餓之間的惡性循環。
張軍表示,糧食危機同其他傳統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沒有國際社會的共同安全,就很難有持久的糧食安全。國際社會要牢固樹立共同安全理念,堅決反對單邊制裁、「脫斷鏈」、破壞市場秩序、打壓別國企業等影響國際糧食安全和全球合作的行為。中方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停止此類既缺乏法律事實依據、也有違公平正義的做法。
張軍強調,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糧食共同安全的最根本保障。國際社會要將糧食問題放在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大框架中加以應對。發達國家應取消不合理的農業補貼,採取負責任貨幣政策,減少輸入性通脹、匯率波動等因素對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的衝擊。同時要切實兌現官方發展援助承諾,不能搞技術封鎖、「小院高牆」那一套,而應加快生物、數字、空間等技術轉移應用和知識分享,為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和持久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張軍表示,國際社會要以今年9月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和明年未來峰會為契機,從制度、規則層面完善國際糧農治理,重點是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發言權和決策權,取消單邊制裁措施對糧食生產和出口的限制,打擊投機資本和價格壟斷,打造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產供鏈體系,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糧食貿易秩序。
張軍表示,在糧食安全問題上行動勝於一切。中國一直以積極行動為維護國際糧食安全作出貢獻,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倡導糧食領域務實合作,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推廣1000多項農業技術,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在非洲啟動建設13個農業發展與減貧示範村,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未來中國將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