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黃河之畔起新城

黃河之畔起新城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09-22 20:46: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標誌着濟南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同時,黃河由城鄉分割線轉變為穿城而過的內河,對於濟南而言,其城市發展格局也從「大明湖時代」進入「黃河時代」。9月19日,由新華社組織的「絲路黃河外媒行」採風活動走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濟南起步區」),眼見一座現代化新城初具規模,迸發出勃勃生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標誌着濟南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

    濟南起步區,橫跨黃河兩岸,規劃面積約798平方公里。「濟南起步區是承載重大國家戰略使命的起步區,戰略定位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台和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對濟南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濟南起步區管委會主任孫斌說。

    深化動能轉換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綠色低碳是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濟南起步區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培育新動能的核心抓手,確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體,以高端服務業為支撐的『3+1』主導產業,明確『6+4+2』產業主攻方向。」濟南起步區管委會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徐盟介紹,「6」即二產的智能車、新能源、新材料、中國芯、機械人、元宇宙,「4」即三產的新金融、新電商、新會展、泛航空,「2」即一產的現代種業和休閑農業。

    獲批設立以來,濟南起步區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完善產業布局,吸引集聚優質資源要素,打造創業興業熱土。目前,濟南起步區已引進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162個高端優質項目、總投資超3990億元,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際標準地招商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園區載體啟用運營,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入選省級數字經濟重點項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母基金成功註冊落地。2022年,濟南起步區承擔的多項市級重點工作任務均提前完成,零碳智慧創新運營中心項目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2023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濟南前列。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濟南起步區內水系濕地、公園綠地和農田林地等藍綠空間佔比大於70%。據了解,在起步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要在5年內下降20%。「濟南起步區在生態優先方面最大的亮點,就是把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納入發展規劃,大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讓每一個項目都體現綠色理念,每一棟建築都是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築。」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國祥說。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已經形成了『新一代便攜式伽馬相機』、『埋地式中子探測器』、國內首套『車載成像式輻射應急監測系統』等核安全監測系列產品,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了核安保與核應急對於移動監測的需求。」位於起步區的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魏存峰說。

    為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濟南起步區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獲批建設濟南山東省大學科技園,科技創新管理服務能力、科研引領帶動能力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的集聚效應正在顯現。2022年,濟南起步區有效發明專利同比增長31.2%,高價值發明專利同比增長114.3%。

    創新促發展,改革添動力。濟南起步區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着力優化完善機構設置,健全選人用人機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新經濟壯大、新動能集聚的工作體系,進一步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濟南起步區打造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多個山東省之「首」誕生於此——成功推出全省首個新業態食品經營試點、首張自動制售設備食品經營許可證、首批「代位註銷」等一批首創性經驗。223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清單管理,13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由省政府委託管委會實施;建立「控制數+編製池」資源體系,明確管委會員額控制數,實行無差別人力資源管理;出台「鵲華人才」政策20條,放眼全球招聘緊缺人才,累計吸引7300餘人踴躍報名。

    大河奔涌、藍綠鋪底,平地立城、白紙作畫,濟南起步區正成形起勢,未來更加可期。(記者 侯寶之)

責任編輯:林梓琦 黃河之畔起新城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