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南翔:把米酒釀成非遺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1-11 15:48:08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圖1:南翔.jpg

南翔

    但凡外出采風,較之泛泛的風景名勝的書寫,我更青睞深入採訪,尤其是非遺項目及其傳承人的訪談。白日暑熱未退,晨昏白露微涼的時節,我跟隨獲頒過國家「改革先鋒」之譽的著名作家蔣子龍領銜的作家采風團,到達江西宜春——這是我生活與工作逾20年的故裏。事先我與必經的萬載、宜豐兩縣的有關部門或親戚,索要當地的各級非遺名錄。於萬載選取了夏布織造技藝,對夏布我頗不陌生,當年在宜春火車站工作的同事,不少來自農村,他們穿夏布褂子,用夏布蚊帳;幾年前,我還採寫過新余市的夏布繡傳人張小紅。於宜豐,選取的是天寶羅酒——一種家釀米酒。我不會喝酒,前年南京大學丁帆教授在報紙上打理一個酒文化的專欄,邀我撰文。我寫的是一篇《飲之尷尬》,回憶不會飲的愁困,以及物質匱乏年代酒之有無,是生活品質的一個標高。

    我帶着研究生小陳駛抵宜豐潭山鎮店上村的一戶陳姓農家,鎮幹部早已領著況青雲和陳何如師徒二人在門口等候。況青雲是省級非遺項目天寶羅酒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身後的陳何如既是他的徒弟,也是這座農家住宅的主人。

    況青雲今年已經85歲了,兩眼烏亮,一對壽眉黑而濃,唯雙耳十分重聽。他父母皆為當地農民,父親去世早,母親改嫁,他是跟着外公外婆長大的。文化不高的況師傅,僅兒時在張家祠堂讀過幾年夜校。他年輕時節,在生產大隊的食堂幫廚。食堂的大廚陳師傅做飯之余,總要隨俗做米酒,但凡逢年過節,做酒吃酒,是當地一道必需的年俗禮儀。米酒賣到飯店、單位及家家戶戶,米酒飄香,酒釀煮湯丸,是農家人對未來生活最樸實的禮贊與憧憬。

圖2:晶瑩剔透的天寶羅酒.jpg

晶瑩剔透的天寶羅酒

    況老先生年紀大了,如今已經搬不動碩大的蒸酒器具,歇下了。一旁坐著他的徒兒,小他26歲的徒兒陳何如,見師傅耳背,聽與說都十分費勁,老陳迫不及待補充細節:師傅的師傅叫陳煥生,陳大廚當年在食堂做飯菜是一把好手,做好酒也是有傳承的;他早去世了,如果活到現在,有100多歲了。老陳打小跟況師傅同住在店上村曾家組,況家蒸糯米,潷米酒的裊裊香氣,還有汩汩流淌的山泉及酒聲,伴隨他從童年走向青年。他說自己從小過繼給了膝下無兒女的大伯,三年級便輟學歸家,成了大伯最得力的助手。但凡犁田種地,插秧收割都會,終於在日曬雨淋、年復一年的農耕中,摔打成一把務農好手。家裏種田最多的時候,達五六十畝,全賴伯父與他兩個主勞力,雙搶時節,天沒亮就出門,星星當頭才落屋。

    宜豐是全國有名的山區縣,漫山遍野,翠綠生生的竹木,成了千家萬戶農家耕耘而外,最為可觀的副業源流。不幸,陳何如正是在2016年幫工斫伐之際,砸斷了右小臂。從此砍樹運樹,力不可逮;農田勞作,多有機械。自此何去何從?一股米酒的香氣繚繞而來,瞬間觸發了他轉行做酒的念頭。既想拜師學藝,何不從況師傅身邊學起。況師傅也欣賞這位身邊看着長大的陳何如,勤奮好學,尤其吃苦耐勞。師徒一拍即合,從此酒坊裏多了一位結實忙碌的身影。

    老陳說,天寶羅酒的釀造工藝並不複雜,它與普通米酒的釀造工藝差不多,同樣要經過浸糯米、蒸米飯、下酒藥、封酒缸等幾道工序。有所不同的是,它多出了三道密封工序。

圖3:浸泡柳條糯.jpg

浸泡柳條糯

    我想起母親當年常在家做米酒,有成功,也有失敗——失敗之一,便是酒酸。遂問老陳做酒的要害在哪裏?他回答,每個步驟都很緊要,譬如糯米蒸熟之後得及時攤涼。夏天需要更涼一些,冬天需要溫度高一些。這些都憑手感及經驗。現在秋天,攤涼之後、拌勻酒曲,放在桶裏三天即可封缸。一般50斤米放二兩酒曲,米飯和冷開水的比例是9∶1。封缸後半個月出酒,若是冬天,得三四個月出酒。做酒如學藝,要耐得煩。

    天寶羅酒一般為50斤米出60斤酒,太稀就不好喝了。一比一出酒,則算得上佳釀;如果一斤米出六兩酒呢,那就更好了,甜得粘嘴呢,喝了容易醉!老陳說著,笑了。好似面對一缸剛做好的米酒,酒香四溢,開心啊。

    看着一缸缸提取了米酒後的白花花的酒糟,我問作何用途?

    老何告知,加上燒酒曲攪拌,經二次、三次發酵,就是白酒了,可達五六十度。

    談話間,我跟隨去看了老何的製酒設備以及援引的山泉水管。

    兩位年輕的「80後」鎮領導告訴我,潭山鎮與天寶鄉緊鄰,製酒作坊很多。天寶劉氏族人中代代流傳這樣一個故事,400多年前,天寶「八節祠」裏有一位羅氏婆婆,在她古稀壽誕的這天,將自己精心釀造的水酒拿出來招待賓客,酒甫上桌,香氣撲鼻,聞者即醉。在眾人的追問下,羅氏婆婆道出了此酒的來歷。因釀酒者是羅氏婆婆,故名羅酒。最好的天寶羅酒一選柳條糯,此糯米原產地就是宜春;二選無污染的山泉或井水。目下宜豐縣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一是健全了組織。於2015年9月成立了「宜豐天寶羅酒合作社」,為天寶羅酒提供了學習和交流技藝的平台,製訂生產、銷售章程;二是組織了宜豐酒業協會協同負責的「天寶羅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保護小組;三是縣裏高度重視,將「天寶羅酒」列為宜豐旅遊產品開發項目之一,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支持。米好,水好,做工精道,天寶羅酒採用傳統工藝,保持了原汁原味。故而形成非遺中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景致。

    我的親戚曉鵬舉杯道,這次中國作家來宜春,適逢中秋將臨,宜春又有月亮之都的美譽,讓我們一道品佳釀、賀中秋吧。

    觥籌交錯之間,我想,米酒堪稱中國的土特產,如今走入了非遺行列。《孔叢子》有言:「堯舜千鐘。」堯舜開懷暢飲的遠古年代,那是中國米酒遙遠的濫觴嗎?

    作家簡介:

    南翔,兩岸三地作協理事長,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創一級。在國內多種文學期刊發表數百篇作品,小說五度登上中國小說排行榜,多次為《新華文摘》《小說月報》《讀者》等雜誌轉載,收入各種文學年選。作品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北京文學獎、上海文學獎、魯迅文藝獎、「花地」文學短篇小說金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湖南芙蓉文學雙年榜(獎)等,部分作品譯介為俄文、韓文、英文、日文、蒙文、匈牙利文等。代表作有《南方的愛》《大學軼事》《前塵:民國遺事》《綠皮車》《抄家》《伯爵貓》《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等。

責任編輯:嚴燕紅 南翔:把米酒釀成非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