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殷勇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2025年北京市將全方位擴大內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增強經濟增長穩定性。具體包括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建設、優化消費載體等措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香港香江國際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楊莉珊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隨着國際形勢不確定性的加劇,內循環將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推手。消費和投資的疊加可以幫助延伸消費場景,擴展消費內核,讓消費更具有可持續性。近些年,香港提出的發展「盛事經濟」有力推動了消費和經濟增長,建議推出一些內地版的盛事活動,比如說有多年歷史的香港工展會,可考慮每年在京設立分會場,讓兩地商家和消費者互動。
香港「盛事經濟」做法可供借鑑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北京將實施逆周期調節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培育富有活力的內需體系。具體措施包括了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
楊莉珊表示,她今年的一份提案內容與此相關,因此非常關注工作報告中全方位擴大內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的表述。她指出,隨着國際形勢不確定性的加劇,內循環將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推手。消費和投資的疊加可以幫助延伸消費場景,擴展消費內核,讓消費更具有可持續性。比如現在很多商場裏都會有的 AI 場景體驗,就是 AI 產業向下培育出的消費新業態。這樣的疊加一方面可以將消費者反饋傳遞到上游的產業端,倒逼產業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下游消費端積極吸收產業端的最新技術,改善應用場景,提升消費體驗。
楊莉珊指出,香港這些年提出發展「盛事經濟」,它的核心也是把To B端的產業投資和To C端的大眾消費結了合在一起,消費和投資形成了閉環。去年,香港做了超過 210 場的各種盛事活動,為香港帶來約 72 億港元 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 43 億港元,有力推動了香港的消費和經濟增長,這一經驗可以為北京提供一些啟發。比如,特區政府成立了跨部門的盛事統籌協調組,設立了「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提前半年公開渠道公布盛事日程表,給所有的參與者留夠時間做準備。另外亦可把香港的一些盛事活動做成內地版或者在內地開展,比如有着很多年歷史的香港工展會,它的本意在於宣傳推廣香港本土製造的工業品,可以考慮每年也在北京設立分會場,讓兩地的商家和消費者有一個互動。她表示,文化交流也是京港兩地合作的重點。香港可以利用海外商業網絡和運營經驗,幫助北京的老字號品牌創新走向國際;北京也可藉助香港平台,吸引國際品牌和資源進入內地。
金融、創科合作領域持續走闊
報告中還提出,今年,北京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重點領域全產業鏈開放;落實外商投資准入管理制度,推動電信、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爭取更多標誌性外資項目落地。
楊莉珊認為,金融產業是香港的優勢產業。京港兩地可以加強在金融科技和財富管理方面的合作。金融科技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正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如推進資產代幣化、打破支付隔閡等。北京在金融科技研發、應用等方面也有較強實力,兩地可攜手開展金融科技項目合作,探索跨境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共同打造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推動數字貨幣、流動支付、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財富管理方面,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龐大,北京則大力發展新型金融,推進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兩地可在財富管理機構落地、產品與服務創新、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財富管理水平,滿足高淨值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資金流入兩地市場。
此外,兩地還可以在科技創新領域加深合作。雙方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對接,以及創新平台的建設。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方面,香港致力於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也在加快成為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兩地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促進科研成果在兩地及大灣區和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化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創新平台建設方面,香港將制訂新型工業中長期發展方案,推動成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北京擁有眾多國家級創新平台和產業園區。兩地可加強在創
新平台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載體,吸引更多的創新企業和人才集聚,進而實現現代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記者 林彬彬、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