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江山胜迹复登临———读《时光村落》有感

2014-04-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戴云飞《时光村落》,好像有大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谁还在流泪呢?

  村落,为农耕社会的空间形态,冠以“时光”两个字,就有些岁月流逝的模样了,就有些感伤情调了。其实,作者云飞兄和壶仙等一群“小伙伴”在永泰山水流连忘返、诗酒唱和之际,“时光”确实如流水,彼时彼刻,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多少年之后,也总会有另外一些人,做着差不多同样的一件事,心态也必定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古来散文理论,蔚为大观,或曰“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或曰“感兴”(陆机《文赋》),或曰“风骨”(刘勰《文心雕龙》),或曰“文章合为时而著”(白居易《与元九书》),或曰“文以识为主”(刘熙载《文概》),或曰“独抒性灵”(袁中郎《叙小修诗》),或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答谢民师书》)。闽省当代散文理论,有“审智”一说。“审智”散文者,似与桐城派散文“义理”、“考据”、“辞章”一脉相承。在我看来,《时光村落》有“审智”散文的某些特征。

  何谓“义理”?《野鸟一声飞过溪》中,作者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像处士那样超凡脱俗,不为名所累者,自是让人钦敬。然许多人就像那只野鸟,‘叽’的一声过后,再无声息,并未给历史的天空留下什么。如果那只野鸟曾经过得自在,那又何妨呢。”这就是“义理”了。我们在《时光村落》一书中看到,三十余篇散文中,时时流露出作者眷恋故土山水、珍惜乡土历史文化的忧思以及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通达情怀,间或,流露出古代高人隐士风范。

  “考据”。写文化散文,难免涉及一些历史人文掌故。时光流转,历史的真相往往成为满山碎片。出于地缘或乡村家族声誉等原因,可以为一方水土增重的大人物的历史,就可能演变得扑朔迷离。《时光村落》中的考据,显见作者古学修为和实事求是精神。《七年三度状元来》,叙写永泰县科举史上的辉煌一页。南宋乾道年间,1166年、1169年、1172年三科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均为福建永泰(旧称永福)人,七年联奎三状元,绝无仅有,影响深远。农耕时代,家族支派多有往来迁徙,而县域时有变化。如此,在时兴争夺历史名人的今日,三状元中的一、二位状元的祖籍地,也就可能成为“悬案”了。作者以方志、谱牒、方言、联奎塔实物等多个角度、多重证据,力证三状元均为永泰人,他方人士难以置喙。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为莆田人,在“争夺”萧国梁状元时,坚定地站在了永泰的一边。

  作者心平气和地说:“虽说时下连西门庆的故里也有人争,但莆田人大可不必争这三状元。福建46位状元,铁板钉钉的莆田人就有10人以上。状元中还出过陈文龙那样的人物。1076年,徐铎、薛奕文武双状元。皇帝听说文武状元来自同乡,兴高采烈,赐诗‘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莆田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绝非幸得。”一边是故乡,一边是“久住他乡即故乡”,如何处置乎?作者实事求是,以证据说话,以事实说话,持论中正平和。

  既然是文化山水散文,考据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必要基础,关键之处,还是要让笔下的文字有鸢飞鱼跃的气象,《时光村落》正是如此。壶仙说《时光村落》:“直面生活而坦然,不讲什么章法,却是真性情的文字。”壶仙此说,笔者所见略同,所不同者,是“不讲什么章法”。笔者认为,《时光村落》看似不讲章法,率性而为,实则大有讲究,其辞章特点是远取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品精华,化入现代汉语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表述,随性的口语化是其表象,骨子里,大有古文笔意,近于“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一个作家作品的形成,因缘巧合,风云际会,一果多因,包括作者自己,谁也一时难以说得清楚。我等读者何妨见仁见智?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永泰青山绿水还在那里。它们并不说话,迎送着古往今来无数“观光客”,览胜登临。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