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明从西边过来?这个疑问我一直有,直到读了《新文明简史》,才在心中进一步确认。最近苏三女士这部新着占据了我大部分阅读时间,我被这本书震撼、折服。
作者认同目前全球考古学、人类学主流观点:人类祖先最早生活在非洲,其后随着气候变迁而走出非洲,先定居於地中海沿岸,繁荣於欧洲、西亚,并在土耳其一带达到旧石器时代文明的鼎盛,这里很可能也是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开始。在这过程中,非洲现代人与西亚、欧洲业已存在的安尼德特人有一定混交,形成了欧洲、西亚的基本人种。与此同时,一部分人逐渐向东扩散,自西亚和中亚、印度及南中国海进入东亚,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定居,以农耕自给,创造了夏商周文明。向东的这支现代人给东亚带来了炼铜技术,使东亚直接越过了铜石并用时代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赞同此观点的人认为,印度是这条文明通道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内地通过印度与西方的贸易,在这条线路上逐步发展,西边的先进文明包括冶金、石刻、青铜器、车轮、文字、语言等也可能从这条路线传到了东亚。东亚文明发展起来后,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苏三在认同上述世界主流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广泛使用大量现代考古学、人类学、基因测序成果进行合理推断,进一步论证:人类文明发展层次,与迁入时间成正比、与走出非洲的距离成反比。在对中国文明与西边文明关系的探讨上,作者发幽探微,根据三星堆等中国考古发现,进行合理推理,其结论震古烁今:中国文明来自西边,全球文明同源。
毋庸置疑,这本书的结论有很大风险,因为考古证据并不完全能说明问题,基因普查结论也只能作为参考。尤其是一些结论必须藉助想象、猜测才能获得。苏三女士此前的多部着作如《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历史也疯狂》、《汉字起源新解》、《文明大趋势》等,恐怕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为攻击她的人提供了把柄。
苏三是谦逊的,她一再提示读者,自己的着作并不能算是严谨的学术着作。但我认为,这种谦逊并不表明她的研究不符合学术规范。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对我们已知和理解的领域,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整个世界以及我们将要知道和理解的一切。」
对人类学研究、史前史这样的学科来说,想象力不可或缺。这样的学者,通俗地讲,就是「历史侦探」,必须依靠有限的证据推测可能的「案情」,并不断根据新的证据加以修正,以逐步接近真相。对苏三这本书的大结论,我是认同的。对她的一些推测,我有70%同意。目前看,苏三已经基本上将可以得到的证据都利用了,我认为,如果想进一步完善她的理论,还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调查」。建议如下:1、建议作者广泛游历非洲、西亚、欧洲、中亚、印度、东南亚,收集更多实证材料,包括语言、艺术、宗教、历史遗蹟照片,寻找与中华文明可能存在联系的其他线索;2、选取最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比如日、月、星、走、父母称呼等,比较傣族语言与泰国、印度语言;3、以同样方法比较青海、甘肃、陕西、商丘、安阳地方方言与中亚、西亚语言之间的异同;4、比较甲骨文与埃及、西亚、印度古文字的相同点。
此工程十分浩大,仅靠一人之力很难完成。参照美国和英国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有中国的大学、基金会、出版社、企业给予这个项目赞助。另外,如果苏三能组织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队共同合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