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浓缩的人生

2014-04-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石一枫

  年老的岁月恰恰也是人一生的追忆与浓缩,我们与其考虑如何看待年老,不如思索提供怎样的一生以供将来去浓缩。

  曾经有一不深刻不成活的电视主持人提出过一个论调,叫“渴望年老”。客观地说,这应该属于年轻力壮者的矫情。也很好理解,他所渴望的,其实应该是一种智慧、阅历和胸怀都处于最佳状态的,告别了肤浅的人生境界。然而对于年老,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得像他一样乐观。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可以视为表现老年心态角度最诡异的小说了,这部影响过马尔克斯的中篇名作构建于一个荒诞的“准色情交易”:纯洁的少女陷入沉睡后,被摆在老者的房间内供其观赏——也仅仅是观赏。对于短暂青春的膜拜和对于暮年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川端康成独特的悲哀的美学。从带给读者的心灵激荡而言,这篇小说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他的名著《雪国》。

  相形于这种近乎形而上学的对年老的理解,当代的中国作家的看法明显要更加切实得多。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中篇小说《老闺蜜》,出自女作家须一瓜之手,不紧不慢、层层递进地描绘了两个琐碎老妇人的琐碎一天:约见在低档餐厅,算计着由谁付账,利用对方的短处来自我安慰,一同攻击比自己混得好的同伴,公然放屁……不满和自怨自艾充斥了她们的大脑,以至于当餐厅附近发生一起跳楼事件时,老妇人们所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也并不是观念里“老人”应有的慈祥和同情心,而是全然麻木的高声大叫——招呼轻生者快点行动,不要浪费她们这些看客的宝贵时间。身为一名媒体人,须一瓜的这篇小说和她的许多作品一样,都能找到社会新闻的影子,但将真实的“现状”用这样的结构组合起来,表现的就是大部分中国人沉浸其中的市井生活,以及作者本人对那种庸常生活的态度了。

  毕飞宇发表在《钟山》杂志的短篇小说《虚拟》则全然相反,描述的是一个非但没有沉浸在流水般的生活中,反而执迷于某种宏大意义的老年心态:主人公的“爷爷”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中学校长,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只有一个遗愿,就是所有成才的学生都在葬礼上给自己送上花圈,让花圈的数目不要小于别人的“一百八十二个”。这样的愿望当然很难实现,因此主人公所能做的,也只有虚拟了一百余个花圈和送花圈的名字,放在爷爷的灵前。这篇小说或许会被一些读者理解为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悲哀”,然而老人何苦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完全忽略与家人,与朋友,与爱人等等一系列关系,而一厢情愿地对工作形成的师生关系念念不忘呢?这背后或许是一种莫大的苍凉,一种在找不到意义中抱紧意义的无奈了。

  从这些小说中也可以感受到,在时时竞争,处处搏杀的今天,人们对年老的看法,也许普遍是悲观乃至惧怕的。而年老的岁月恰恰也是人一生的追忆与浓缩,我们与其考虑如何看待年老,不如思索提供怎样的一生以供将来去浓缩。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