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莎士比亚450岁了

2014-05-04
来源:人民日报 黄培昭 白阳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英国各地都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文化巨人,缅怀莎翁伟大的一生,重温他穿越时空、至今依然散发着不朽艺术魅力的作品。

  从肯尼亚的东非大裂谷,到丹麦的埃尔西诺城堡;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到摩洛哥马拉喀什古城;从北极圈内的挪威特罗姆斯到南美洲圣卢西亚的雨林……即将展现在莎士比亚环球剧院12名演员面前的,是一场长达两年、途经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哈姆雷特》环球之旅。

  “当两年后返回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真的把《哈姆雷特》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哈亚特自豪地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艺术总监汤姆·博特对笔者说,我们正在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演出,几乎跨越了世界上最多的剧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世人熟知,但世界上仍有一些角落的人们从未听过那句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让他们了解莎士比亚,让我们了解他们,彼此都得到更多的灵感,这就是此行的意义。

  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始建于1576年,莎翁每部剧作的首场演出大都在此举行。1599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次对外开放,但剧场在1613年被大火烧毁。400多年后,一座新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在原环球剧场不远处落成。莎士比亚的精神遗产得到弘扬和光大。

  巡演开幕的前一天,笔者应邀参加了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为莎翁举行的生日聚会。在活动现场,一些莎学专家做演讲,当场朗诵莎翁的作品选段,还举行各种游戏活动,并为莎翁献上生日蛋糕,笔者也分到了一块,沾了莎士比亚生日的喜气。

  与伦敦相比,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更为热闹。23日夜幕降临后,璀璨的焰火把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蓦地,周围的人们沸腾起来。原来,空中的焰火映射出莎翁的画像,高达8米,仿佛莎士比亚复活了一般。他傲然矗立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故乡。此外,莎翁老家还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数千人挥舞彩旗,从小城中心出发,沿途经过教堂、学校和广场,最后来到安葬莎士比亚的圣三一教堂的墓前献花。

  莎士比亚青年时离开家乡到伦敦,先是在戏院照顾马匹,接着演些小角色,最后成了著名编剧。他在伦敦待了20多年,1611年即47岁那年归隐故乡,从此搁笔,1616年4月23日,也就是生日那天去世,被安葬在故乡的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一生写过许多剧作和十四行诗,至今在英国及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在评论界,莎翁被视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英国剧作家本·琼生说,莎翁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德国作家歌德说:“我读到他作品的第一页,就感到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天生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法国作家雨果说,“莎士比亚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

  历史上许多大作家受过莎翁影响。英国的哈代、狄更斯,美国的福克纳、梅尔维尔等人,其作品中就有不少莎士比亚的影子。狄更斯的作品中甚至有25部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梅尔维尔的名作《白鲸》里的亚哈船长,与李尔王的性格如出一辙,是经典的悲剧英雄,而作者本人也说得益于莎剧很多。

  为什么莎翁剧作有如此魅力?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院长、莎学专家贝特认为,莎翁对欧洲18、19世纪的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到了20世纪,由于其作品大量被翻译并传至各国,以及电影的普及,这些曾影响欧洲的重要思想又传播至世界。

  贝特说,莎翁作品有时代色彩,却没有时代局限。这些作品超乎寻常的多样化以及多角度解读的可能性,让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能被引用得恰到好处。这就好像生物学中的进化论,这些作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让人们挖掘出新的解读角度,而这种新的解读又使其很好地契合了新的环境。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