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外銷藝術品 天神之國的藝術

2014-05-26
来源:香港商报

  曾領歐洲風尚

  外銷藝術品 天神之國的藝術

  自漢代起,廣東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樞紐,中國的絲、瓷、茶和各類工藝美術品源源不斷地從這里傳播到海外。清代,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中心,大量外銷藝術品在廣州加工制造并走向世界,并在歐美上流社會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趣味」的社會時尚。這些歷史,隨著「十三行」、「外銷瓷」、「通草畫」等關鍵詞不斷被復述,而讓人不再陌生。廣州博物館館長程存潔告訴記者,清代外銷藝術品,不僅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更展示了當時人們精緻的生活態度。這些藝術品足以讓人體察到廣東曾經的富足與镕適,似也遠眺到大清帝國外貿經濟遲暮的餘暉。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為外銷而生

  兩千多年以來,廣州一直是中國著名的南方貿易大港。程存潔介紹,大量的考古資料已充分證明,早在秦漢時期,廣州已與海外有頻繁的交往,并開辟了官方貿易航線。其后,隨著中古時期陸上絲路漸趨阻絕,原有的海上絲路逐漸繁榮起來。尤其是到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廣州被定為清朝唯一對外通商口岸之后,廣州的對外貿易進入了全盛時期,而西方世界為了打開通向中國的商路,於1600年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兩年后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到18世紀中后期,英國、荷蘭、法蘭西、丹麥、瑞典、澳大利亞、西班牙、美國等國相繼在廣州建立「商館」。程存潔介紹,廣州十三行專做對外貿易,在嶺南地區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主要生產外貿商品,形成了廣彩、廣繡、牙雕、漆器等諸多工藝美術門類。在程存潔看來,清代中國外銷藝術品是18世紀、19世紀中西海貿背景下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也是廣東本土文化與歐洲文化的一次對話。相遇與對話帶來了新的審美形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創造了新的時代風尚。從而在歐洲颳起了一股「中國風」,中國也由此被西方人譽為「天神之國」。程存潔說,歐洲18世紀以來在上述背景影響下,無論是國王的宮殿,還是王公貴族的城堡、大臣府邸,甚至尋常百姓人家,都以中式風格的裝飾為榮。一時間,中式園林、中式涼亭、中式客房、中式書房、中式裝飾等應運而生,競相輝映。一批批生產於18-19世紀的中國藝術品,如瓷器、木制品、竹制品、象牙制品、漆器、紙本水彩畫、玻璃畫、牆紙畫、通草水彩畫等各門類藝術,通過廣州口岸,源源不斷地流向西方,并融入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久而久之,這批來自中國的藝術改變了西方人的生活情趣,也影響了西方的藝術風尚。

  在中西合璧中成長

  由於清朝政府實行「一口通商」政策長達80年之久,客觀上使得流向西方的這批中國藝術品中的絕大部分直接產自廣州,程存潔說,站在西方的角度談論天神之國的藝術時,實質上是指這批來自廣州口岸的藝術品。這批藝術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時代特徵。程存潔說,廣州的匠人是聰敏的,1655年隨荷蘭使節團抵達廣州的畫家約翰紐荷芙曾寫下這樣的字句,記錄了他對廣州工匠的欽佩之情:「此間人民生性靈巧、刻苦且聰慧,對任何手藝制作一看即能學曉。葡萄牙人從歐洲帶來式樣嶄新的金銀器物,他們都能勉力在短時間內仿制出來。」程存潔告訴記者,這批外銷藝術品的創作主要是面向西方市場,服務和銷售的主要對象是西方人,因而它們兼具藝術和商品的雙重特點,藝術內容主要取決於西方人的喜好。當時歐洲颳起一股「中國風」,西方人迫切想了解中國社會的各方面,因而具有中國韻味及反映中國社會風情的藝術品深受喜愛。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類藝術品具有程序化和機械化的特點,更多匠氣而不是靈氣,其歷史價值大於藝術價值。這批外銷品藝術風格有別於中國傳統藝術,某種程度上較具中西合璧的色彩。藝術品的創作者是中國的民間藝人,而藝術風格卻偏向西式,更多地有「洋味」。比如貿易畫,就注重采用西洋畫的透視方法,注意三度空間的運用,注意借用西畫的光線與明暗陰影的處理方法等。這類藝術品也因其「洋味」而長期不被國人重視,也沒有形成流派,不能進入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眼球,「但它們卻是中國人較早學習西方藝術的作品,因而從中國藝術發展史和中外交流史角度來說,應占有一席之地。」程存潔表示。

  廣式藝術的「回歸」

  近年來隨著大量海外文物的回流,廣式外銷藝術品逐漸為人們所了解和熟悉,其市場行情逐步得到提升。2005年,在紐約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對帶有菲利普五世紋章圖案的外銷瓷以245.76萬美元成交,在當時創下了外銷瓷拍賣紀錄。在2012年倫敦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件清嘉慶外銷葡萄牙青花瓷以358.7萬元成交,該瓶具有鮮明的外銷瓷特徵,瓷器的上部有葡萄牙文,還配有一個合金的瓶蓋。另一件明代早期外銷到伊比利亞的青花長頸瓶,以311.3萬元成交,這兩件外銷瓷器的高價成交預示了外銷瓷器價格的新空間。程存潔介紹,廣州外銷藝術品自20世紀90年代回流大陸市場以來,最初并沒有受到市場和收藏家的重視。近幾年,雖然其價格隨著市場的升溫而有所抬升,但在市場中并沒有形成一個單獨的門類。事實上,無論是從學術研究來看,還是就系統收藏而言,西方學者和收藏機構都占得了先機。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人對清代外銷藝術品的認識遠比中國人系統和深入。程存潔認為,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外銷藝術品的價值目前依然沒有受到國內學者和公私藏家的足夠重視。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异常火爆相比,清代外銷藝術品還處於價值的洼地。然而,隨著中國學者對清代外銷油畫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相關主題展覽的不斷舉辦,人們對清代外銷油藝術品必然會有新的認識。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