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山西南庄村重挖抗战地道 为给村民找"出路"

2014-05-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部电影《地道战》让大家记住了那段特殊岁月。如今这段历史在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被重新挖掘出来,对外开放的1000米地道虽历经几十年风雨侵蚀,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这条地道是国内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地道之一。

  据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所银介绍,南庄村有“小延安”之称。按照他的话来说,如今重新挖掘地道,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和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把这个有历史的村子留住。这是一段红色记忆的重现,也是一个小山村企图走出贫困境地的开始。

  地道故事

  藏人藏粮 没打过大仗

  为什么在一个小山村会留下这么多地道?

  刘所银说,这与当时的斗争环境有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路北县政府二区领导经常居住在南庄村。后来南庄村的地下工作就被人告发,武装部指导员刘才元、民兵刘保年等被日本人抓到巨城杀害。武委主任刘千祥在疏散村民转移时,被日本人连刺7刀后仍不屈不挠。这件事后,南庄村被平定人民政府誉为“小延安”。

  “从那件事情以后,南庄村就成了日本人扫荡的重点。为了躲避扫荡,就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在村里挖了地道。遇到扫荡时,就把村民、粮食和值钱的东西全都转移到地道里。”80岁的南庄村村民周三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听到日本人要来扫荡的消息,母亲先把家里的粮食和两只老母鸡藏到灶台后的地道里,再拉着他和几个弟妹躲到了衣柜后的地道里,“尽可能不让人财两失。”

  “说到‘地道战’,村里还真发生过。”刘所银告诉记者,在这里还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1943年的一天,日军进村扫荡,当时的民兵团长刘永泉安置完村民后,在村民刘贵兰家门口迎面遇上了日军,双方开枪后,刘永泉躲进了刘贵兰家的地道,日军搜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

  对于地道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高春平研究后发现,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我军武器装备最差、生活条件最苦,斗争环境最恶劣,但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采取游击战术为主的灵活主动战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随时寻机、因敌而异,运用了“伏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其中挖地道在很多村子里都出现过,有效地保存了很多有生力量。

  虽然南庄村的地道有防毒气、防烟熏的机关,但并没有出现电影里那样轰轰烈烈的地道战,刘所银查阅了很多资料和文献发现,“这些地道大多是为了村民们躲藏和藏粮食,大规模地运用地道打仗没有出现过。”

  刘所银认为,还原这些地道的本来面貌,是为了重现那段历史,所以要依据事实来说,“没有就是没有,硬要说有的话,那就像电影了,而不是历史。”

  地道历史

  4000米地道贯通全村

  早在1852年,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就有挖掘地道的传统,当时一些大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和储存粮食,挖了500米的暗道。这些暗道给日后挖掘更长的地道打下了基础。刘所银发现,南庄村人民反抗日军侵略开展地道战是从1938年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的洞。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里的4个共产党员就号召大家把初期简单的隐蔽单口洞和各户的地窖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了单人掩体、会议室、水缸存放处、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设施和战斗设施,最后挖成户户相连,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当时每户家里都有进出口,我家地道口就在衣柜后面的墙上。”80岁的南庄村村民周三民对记者说,现在他家窑洞内的地道入口还在。顺着入口往里走,地道里当年的功能分区还保留着,有的区域可供人临时居住、组织会议,有的区域还设有暗道、机关等。地道内土炕上的草席、作战用的射击口留存至今,放置煤油灯的痕迹依稀可见。在南庄村老人的记忆里,村里地道四通八达,地里、水窖、驴圈、石头砌口、窑洞后墙处,都留有地道口。

  “查找一些历史资料发现,当时地道全长4000米,分4个区域,由村里的4个党员分别负责,设置了22个进出口、21个通气眼、31个居住窑洞、6个竖井式防毒气战机关和防烟熏战机关。”刘所银说,目前村西的1000米地道已对外开放,并且只进行了一些加固和维修,尽可能地保持当年的面貌。

  “再挖”地道

  给留守村民找“出路”

  “希望能通过‘复活’地道打造一个红色乡村旅游景点,把南庄村留住。”从1996年,刘所银就一直担任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眼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得荒凉。

  根据他的统计,南庄村有310户搬到别的地方居住,现有789口人,有300多人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就剩一些老人和小孩。”

  与大多数留守村一样,南庄村也是靠天吃饭,种地是村民们最大的营生。“以前村里有耐火材料厂、砖石厂、小米加工厂,村里很多青壮年都在工厂上班,生活还算过得去。随着对污染工厂的治理,耐火材料厂和砖石厂相继倒闭,很多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刘所银说,这也是他再把地道“挖”出来的原因,给留在村里的老人们找一条“出路”。为了这条“出路”,从去年8月开始,南庄村已经垫付了近30万元把地道发掘出来,可这仅仅是个开始。刘所银说,他曾向上级机关申请过,能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有他这样想法的村子很多,他只能一步步进行申请,“要想达到申请古村落的级别,光是规划项目就要花40多万元,还有后期的论证和申报,这些都需要花钱。”刘所银说,到现在,不管是从财力还是精力上来说,他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链接

  全国三大

  地道战遗址

  山西省定襄县

  西河头村地道战遗址

  定襄县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战争年代,全县157个自然村就有80多个挖有地道。西河头地道开挖于1942年,起初只能藏人,到1947年秋,挖成了全长5公里的能防水、防烟、防毒,并由3条自东向西的主干线、52条支线所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

  北京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县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这里的地道战是从1943年春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能藏一两个人或存放一些粮食等物品,后来民兵们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上翻板、陷阱、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十几处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在地道内进行战斗和生活。到1946年,全村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

  河北清苑县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在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冉庄,地道根据战争需要逐步延伸,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地下兵工厂、囚笼、储粮室、指路牌、陷阱、厨房等。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