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世纪旅人》 多元混搭的“观念小说”

2014-06-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黄夏

  《世纪旅人》

  【阿根廷】安德烈斯·纽曼 著

  译林出版社

  2014年3月

  出生于1977年的阿根廷作家安德烈斯·纽曼野心不可谓不大。其耗时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世纪旅人》融合了多种文学元素。小说背景置于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的19世纪欧洲,旅人汉斯寓居小城“漫游堡”,其地漂浮不定、民风暧昧,读之宛若荒诞小说;汉斯悠游于小城从上层权贵到下层草根的各色人物,又似一部世俗小说;他与富家公子的未婚妻发展地下恋情,色香与狗血横陈,自然是爱情小说;他与知识精英和流亡分子纵论天下大势,当然亦是历史和政治小说;小说最后,我们跟其他人物一样赫然发现,这位主人公身份背景恍兮惚兮,其离去就跟他到来一样不明所以,那么,这又是一部神秘小说。

  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世纪旅人》主要是一部“观念小说”,正是“观念小说”,把上述种种分散的主题、类型,笼括到一个具高度协调性和统一性的框架中。“观念小说”并非文学上的新概念,早在1928年,英国小说家A·H.赫胥黎就曾作过如下阐释:“观念小说。每一个人物的特性必须尽可能地包含在他作为喉舌的观念里。就理论知识对情绪、本能、灵魂倾向的合理解释而言,这是可行的。观念小说的主要缺陷在于,你必须要写出具有观念可表达的人们——那几乎要排斥所有的人类,除了百分之零点一以外。”

  赫胥黎一生著书80余种,涵盖从文学、艺术到科学、政治等多种领域。他最著名的作品《美妙的新世界》,就是一本观念大行其道的反乌托邦小说。同赫胥黎一样,安德烈斯·纽曼也涉书颇多,这使他得以把很多复杂、多元的主题(从康德、费希特到自由主义诗歌)处理得既清晰又具深度,并且融会贯通在情节中,而不至显得艰涩、生硬。不过,“观念小说”的一个缺点,亦即上述赫胥黎提到的“必须要写出具有观念可表达的人们——那几乎要排斥所有的人类,除了百分之零点一以外”,往往要求小说家创造一个能够代表社会的人类群体,这个群体中,没有一个人是彼此的重复,他们都是各自类型的一个样本。他们所表达的“情绪、本能、灵魂倾向”,都出自作为他们“喉舌”的观念。

  如此,人物大有沦为小说家手中的提线木偶之虞,其肤浅、机械和单调通常会削弱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但《世纪旅人》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毛病,这要得益于纽曼在小说中设置了多重而不是一重关系网。笔者细数了一下,小说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由贵族、资本家、神父、工人、农民组成的政治经济层面;由大学教授、流亡分子、旅行家和上述贵族、资本家组成的文化层面;由亲友、私交、死党和情人组成的私人层面。这几个层面的开放度和价值取向既有同一,又有不同,它们颠覆了政经角色决定人物性格的老套(这是“观念小说”非常看重的一点),而尽显人的情感深度,或说人性。

  比如,索菲的父亲戈特里布先生在经济上属于走下坡路的中产阶级,照理说他应该从一开始就根除索菲和汉斯的任何可能性,但他于确保物质丰盈的务实态度下,又隐含着对女儿情感需求的尊重,因此,他家的沙龙就既欢迎高富帅,又没有拒绝如汉斯这样的屌丝;同样,如赖夏德这样的农民,于走投无路时并不恪守“固穷”本色,而是尽显无产流氓的一面,偷盗好友的财货逃之夭夭;至于米尔特教授这样品味崇高而道德低劣的伪君子,就更说明了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交再到私人层面,“观念”并非一路下来都是拷贝不走样。这些小小的“不协和音”,丰富了小说的质感和层次,使这样一本知识点多多的小说带上了不同程度的谐(邪)趣。

  这本书还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幻色彩。但我说的不是人见人讥的“穿越”,而是思想的交锋。作为“观念小说”的一大标志,作者在很大程度上赋予笔下的人物一种前瞻性的目光。这些人物身处19世纪,嘴里谈着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得失,脑子里斟酌着消除贸易壁垒、女性解放和欧洲政治一体化等20世纪思想,笔头实践着建立跨越种族、国界和文化的21世纪世界文学,心中涌动着“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追求”的22世纪爱情观……这些东西未必是当时人的热门话题,但作者准确捕捉到今世今人的关注点。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