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人质朗读会》中的安妮真身

2014-06-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汤祯兆

  小川洋子1991年凭《妊娠日历》摘下芥川奖,以主妇及仅为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身份夺魁,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

  小川洋子钟爱《安妮日记》。《人质朗读会》中一众人质被挟持于密室的处境遭遇,也很容易教人联想起安妮藏身于地下室的日记写作经历。

  人质于生死未卜的处境中,尝试令彼此得到安慰的活动,无论是温柔还是断续的语调,都产生了惊人的平复心情作用。

  对大部分的读者而言,认识小川洋子是从《博士热爱的算式》(2003)开始,电影版(2006)由深津绘里及寺尾聪饰演杏子与博士的角色,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川洋子其实在《博士热爱的算式》前己成名,1991年便凭《妊娠日历》摘下芥川奖,以主妇及仅为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身份夺魁,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

  小川洋子极为精于从看护的旁观者角色去体察眼前世情的风吹草动。《博士热爱的算式》中的杏子,正是由有些微抗拒乃至排斥的心态,慢慢透过细密的接触,逐步接近终于理解了凡事以数字来梳理的博士,连她的儿子也与博士产生紧密的联系。当然,《博士热爱的算式》采用的是温情的治愈系路线,容易入俗眼且勾起煽情共鸣效果,成为小川洋子最受欢迎的小说也绝不为怪。

  多看一些小川洋子的作品,便会留意到由看护视点切入后,她往往会留意人性暗黑的一面。正如高根泽纪子于《小川洋子的文学世界》中所言,身体残缺是小川文学的特征之一,《妊娠日历》中的《学生宿舍》属明显不过的例子。但我所看到的是,这正是小川洋子在捕捉幸福女性安定背后的平行映照,简言之,就是透过他人的身体残缺,唤起主人翁内心精神残缺的共鸣,于是令主角的行为出现怪异的反应。《学生宿舍》中“我”(表姐)生活安稳,丈夫受到公司器重到瑞典工作,她的人生好像已被“填满”——相对而言,身边经历的一切正好充满不确定及不知名的变量,从而激化了她生存的活力。

  钟爱《安妮日记》

  小川洋子作为日本纯文学范畴下的重要女作家,创作力持续强盛及生产不绝。2011年的《人质朗读会》(繁体中文译本由麦田于2014年推出)口碑甚佳,获提名入选“本屋大奖”,后来改编成电视剧。

  小说以一批到南美观光的日本游客被挟持为背景,他们最终被撕票杀死,但在他们死后,人们透过监听系统发现,人质在被挟持期间一直进行分享个人经历的朗读会,结果内容被整理出来流传。电视剧把原来八名人质的设定改为六人,但其他的变化不算太多。

  我把《人质朗读会》视为小川洋子向《安妮日记》致敬的小说习作。小川洋子对《安妮日记》的钟爱人所共知,事实上2011年她也同时出版了名为《探访安妮》的作品。在《人质朗读会》的背景设定上,一众人质被挟持于密室的处境遭遇,也很容易教人联想起安妮藏身于地下室的日记写作经历。透过一种生死未卜及祸福无常的现实凶险处境,从而带出对人生弥留生死之间的反省,令回溯的人性深度骤增。

  早在《作家的读书道》中,小川洋子已表明对《安妮日记》情有独钟。她分享学生时代借阅《安妮日记》的经历,起初半懂不懂,感到理解上出现困难。升上高中后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增强,于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再看一次,便产生无限的共鸣。透过自己内部的语言表达,可以为自己赋予自由,正是从书中得到的手段,说《安妮日记》引导小川洋子走上作家之路绝不为过。小川洋子说,自己极为投入于安妮的世界,透过日记从而去思考犹太人的问题、战争的问题,更进一步,是对人而言的生死思考。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力量,从中可以穿透生死的隔阂。事实上,她一直觉得自己早已视安妮为朋友,这自然也是拜文字的力量所赐。

  故事的治愈功能

  我认为小川洋子在《人质朗读会》中所致力追求捕捉的,正是一种已然错落的人性感触。当中包含的既有具体事情的忆记表述,如《B谈话室》中讲述一名男子因偶然机遇,参与了小区中心的小组兴趣活动,第一次是“拯救危机语言之友会”的聚会,从而感受到语言魅力,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当中的转化正是由那一次契机而来。“危险语言”固然属十分明显的象征凭依,由此而衍生出来与时代的错落元素,小川洋子正好以不同篇章来加以捕捉,当中可以是人物(《冬眠中的山鼠》的瞎眼外国老人),又或是不为人注目的微尘之物(《山彦饼干》中一成不变的落伍单调饼干),而其中大抵均以某种微妙的人情体悟来作为联系,从而产生一种温情的治愈效果。

  是的,《人质朗读会》肯定属于治愈系的小说。那不仅指它在文本中所设定的作用,正是用来让人质于生死未卜的处境中,尝试令彼此得到安慰的活动,小说中甚至提及,连挟持者也同样得到抚慰。而当中所凭借的,正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力量,无论是温柔还是断续的语调,都产生了惊人的平复心情作用。而小川洋子在不同篇章,特别故意多加刻画叙述者与陌生人的意外交往经历,因为现实被挟持处境中的人质,本身正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所以自己与陌生人的交往正好起了相互共鸣,穿越时空限制的效果。

  当然,正如大部分的治愈系作品,能够起治愈作用,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滥情设计。《人质朗读会》也未能免俗,只不过在经营上始终保持低调沉潜的风格,一切不会过火。对比起安妮的经历,小川洋子为人质安排无一幸免的结局,当然也是一种致敬式的模仿安排,然而也唯其如此,才可以把本来日常的微细琐事,转化为可以唤起持久深远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