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罕見規格紀念七七事變 习总或出席

2014-07-07
来源:香港商報

 

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  新华社

  【香港商報訊】7月7日是「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各界民眾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沒有「逢五」、「逢十」,紀念規格如此之高,非常罕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將現場直播紀念儀式,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絡電視台也將同步直播。上海師大教授、抗日戰爭史專家蘇智良認為,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中日關系。蘇智良說:「亞洲歷史已經走到了重要關口。在這個時候,我們重溫歷史,有現實意義,告誡國際社會,比如美國,不要拿起別人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普通年份實屬罕見

  上海師大教授、抗日戰爭史專家蘇智良對媒體表示,在中國人民全民族抗戰爆發的「逢五」和「逢十」的年份,紀念活動會比較大。而在普通年份,也會有高規格的官員出席,但國家領導人出席的時候非常少。類似今年這種普通年份,紀念的規格如此之高,在此前非常罕見。

  在他看來,今年的規格高,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於全國人大通過的「兩日」決議,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二是由於目前的東北亞形勢。

  而更為重要的原因,蘇智良認為是中日關系。日本安倍內閣上台后,正在改變國家的走向,7月1日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企圖逐步使日本成為一個能夠戰爭的國家。「我們看到,這屆日本政府對於過去的侵略戰爭不僅沒有反省,甚至還要美化。在這個時候,我們重溫歷史十分具有現實意義,令中國乃至亞洲民眾提高警惕。」

  足本公布日犯自供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中央檔案館官方網站從7月3日起開始逐一公布45名日本侵華戰犯筆供,包括筆供原文、補充、更正、附言以及當時的中文譯文等詳盡內容。吉林省檔案館則公布了中國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當局在檢查往來信件內容時,對揭露侵略罪行的「違禁」內容進行摘抄、匯總、上報所形成的檔案。從目前已公布的檔案,中國和世界民眾再次看到日軍進行戰爭謀劃、轟炸城市、屠殺民眾、制造并使用生物和化學武器、強徵慰安婦等各類令人发指的罪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蘇曉暉指出,中國選擇「盧溝橋事變」紀念日這一節點前后公布資料,是為了還原歷史真相,讓中國、日本以及全世界的人民對那段黑暗的戰爭歲月有更深刻的體會。

  他認為,自安倍晉三就任首相后,日本在歷史問題上心懷鬼胎,大踏步后退。「日本不僅掩蓋侵略歷史、否認侵略歷史,甚至要從根本上顛覆其侵略歷史的性質。」

走進盧溝橋牢記歷史

  【又訊】連日來,位於北京盧溝橋畔宛平城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來比平常多一倍的觀眾。他們是來這里追憶77年前那個夏夜的槍聲——那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記憶之中的槍聲,時刻激勵炎黃子孫奮發自強的槍聲,永遠警示世界人民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槍聲。「欣欣你看,那時的孩子穿草鞋、破衣服……你現在條件這麼好,是不是要懂得珍惜?」在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里看到一位年輕家長指著展覽牆上的照片,如此這般給女兒語重心長地講解。

  前往紀念館的民眾中有老人,更多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據抗戰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7月1日到4日,超過萬人到館參觀,其中一半以上是學生。

  香港理工大學大一學生曾楚欣隨著40人交流團到達紀念館,看到慰安婦部分內容時,她覺得又震驚又難過,「她們太可憐了,家破人亡」。

  11歲的陳夢澤,一筆一畫地在留言簿上寫下「勿忘國恥,希望中國牢記歷史,不受欺凌」。

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  新华社

盤點逢五逢十規模

  198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全民族抗戰爆發5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1997年7月7日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江澤民親筆題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史育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興祖國。」2005年7月7日在紀念館舉行《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開幕。這場活動的規模,可以說是歷年7月7日紀念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之一。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有2000人參加。2007年7月7日抗戰館舉行了千人大會,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0周年,同時舉辦《難忘七七珍愛和平》史料展。與之相配合,抗戰館推出了一枚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0周年的紀念封。2012年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共同舉辦了主題音樂會。

國家公祭日活動拉開序幕

  隨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高山按下按鈕,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新華網共同籌辦,中、英、日三種文字版本的「國家公祭網」(www.cngongji.cn)昨日正式上線。這標誌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相關紀念活動拉開序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當天透露,今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有四大板塊:第一板塊從7月6日開始,圍繞「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主題舉辦相關活動,其次是今年9月3日、9月18日將舉辦相關活動,最后是將於12月13日舉辦的首次國家公祭日活動。據朱成山介紹,為便於全球網友參與祭奠,網站設「公祭堂」、「家祭」、「點燭敬香獻花植樹」等欄目,網友可直接進行祭奠,向遇難同胞點亮蠟燭、獻花、植樹、撞鐘。

  擬徵集3000遇難遺屬

  朱成山還宣布,在今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擬徵集3000名遭侵華日軍屠殺死難者之遺屬,以延續歷史傳承,該項工作為第一次開展,預計有不小難度。「國家公祭日紀念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而是所有被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慰安婦、勞工、細菌戰等化學武器受難者遺屬,都在徵集範疇之列。」朱成山說。就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群體來說,人數已從十年前的1000多名銳減至如今的100多名,其第二代、第三代就成為傳承歷史的關鍵人物,而在戰爭中不幸死去人們的后代尤是如此。對此,朱成山表示,今年將首次進行幸存者、特別是死難者遺屬登記工作,讓他們的「家祭」有表達場所,讓家庭式祖輩傳承為時代記錄。「目前,我們已經掌握300多位遺屬資料,我覺得這個數字太少,到今年國家公祭日前,希望有成千上萬的遺屬前來進行登記。」

佐佐真之助罪行自供:毒瓦斯虐殺重慶軍

  從7月3日起,中國中央檔案館通過互聯網陸續公布45名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親筆供詞和相關資料,一天一個,45天完畢。昨日公布了日本戰犯佐佐真之助侵華罪行自供提要。佐佐真之助供述:「殺害了重慶軍戰士約600名,又各大隊在戰斗中使用毒瓦斯(綠筒),給予了重慶軍戰士很大的損害」。據佐佐真之助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筆供,1893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1932年9月到中國參加侵華戰爭,任關東軍第10師團步兵第63聯隊第3大隊少佐大隊長,10月,「我於佳木斯駐防期間」,「當做密探嫌疑者而逮捕了中國人民約30名」。佐佐真之助的自供罪行還包括,1945年1月,在湖北當陽,「殺害了俘虜約5名」。「師團將各部隊軍官召集到當陽,進行毒瓦斯教育之際,把2名俘虜放入瓦斯室內,為試驗毒瓦斯效力使用。又在師團軍醫部,把4名俘虜放入瓦斯室內,進行毒瓦斯效力試驗而虐待,終於把他們都殺害了」。1945年3月,在湖北襄樊作戰期間,「殺害重慶軍戰士約3500名(於此之中,包含殺害俘虜若干名)」,「殺害中國人民約200名」,「強奸的中國婦女約50名」,「燒毀民房約200戶」。

29軍老兵:銘記歷史

  「雖然已過去近80年,但依舊難以忘卻,那段歷史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今年98歲的抗戰老兵張志端如是說。作為「七七盧溝橋事變」的親歷者,當年29軍的一名戰士,張老的戎馬生涯可謂不凡。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侵華的第一槍,29軍將士奮起反擊,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真實的戰爭場面,遠比那些影視作品殘酷太多」。回憶起當年的戰爭場景,張老語氣嚴肅。在張志端的記憶中,那幾天的氣氛很緊張,戰士們不分晝夜地修工事、挖戰壕。「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誰也不多問。」7月8日凌晨,天剛蒙蒙亮,隆隆的炮聲從盧溝橋方向傳來。緊急集合的哨聲吹響,張志端和戰友們冲出營房。長官下令,向盧溝橋方向增援。而此時的盧溝橋已是硝烟瀰漫。

  「炮彈在身邊爆炸,前面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張志端說,「耳朵被震聾了,什麼也聽不到。遍地都是炮坑和死傷的戰士,場面慘不忍睹。」8日晚,迫於盧溝橋駐軍的頑強抵抗,日軍撤退,奪占盧溝橋的陰謀宣告破產。世易時移,當年僅21歲的張志端,如今已是一位耄耋老人,臉上的皺紋深如刀刻,戰爭中留在額頭的彈痕和失去的右眼,成為難以抹去的歷史印痕。

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  新华社

以路之名 緬懷抗戰名將

  今年是「七七事變」暨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日,在著名抗戰殉國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命名的三條北京道路中,緬懷先烈,感悟未來。

  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即佟麟閣所在的第29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并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在組織部隊突擊時,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說「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仍率部激戰,頭部又再受重傷,壯烈殉國。

  佟麟閣是全面抗戰開始后,中國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位於北京西城區的佟麟閣路在天安門以西不到4公里。雖不長,兩側卻有三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建築。路東62號院內,有民國參議院和民國眾議院舊址。路西85號的中華聖公會救主堂,是北京地區建立的第一所教堂。

  趙登禹(1898-1937),山東菏澤人。

  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第29軍132師將士在師長趙登禹率部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從北京地鐵14號線大瓦窯站向西步行約三四百米,就是趙登禹將軍墓。若非到旁邊的公交站換乘,很少有人知道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眠在此。這條全長近2公里的道路,除了路標和門牌號上的「趙登禹路」外,將軍的痕跡幾乎了無踪跡。

  張自忠(1891-1940),山東臨清人。

  1940年5月,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74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日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59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為牽制日軍主力,張自忠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后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49歲,成為中國在抗戰前線犧牲的最高將領。位於北京東城區、與長安街平行的張自忠路,東西長不到800米,卻聚集著原段祺瑞執政府、包括公主府和貝勒府在內的三座清朝府第、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等重要歷史遺址。張自忠路1號院所在的位置,是2007年開通的地鐵五號線張自忠路站。站內立有一尊高約兩米的半身銅像,底座上書「民族英雄張自忠」。張將軍一身戎裝,表情肅穆。

日本民眾祈願安倍下台

  7月7日是日本「七夕」節,傳統習俗是將記錄美好祈願的紙條挂在竹枝竹葉上。今年日本民眾「七夕祈願」有些「异常」,不少地方的「七夕」竹枝挂件上出現了批判、甚至詛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紙條。如「安倍下台」、「打倒安倍法西斯」等言辭。

  「七七事變」已經過去77年,但日本國內圍繞這一事件的起因和性質仍有諸多混亂認識乃至謬論,特別是安倍政權試圖將歪曲的歷史觀灌輸給下一代,值得人們高度警惕。

  右翼:杜撰「陰謀」

  「七七事變」以及中日全面戰爭爆發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在館內周而復始地放映著一部50分鐘長的紀錄片《我們不會忘記》。這部煽情的納粹式手法紀錄片如此描寫「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中國軍隊開了第一槍,日本不希望開戰,但中國拒絕了日方的和平意願。隨后,中國境內對日恐怖活動不絕,各地發生虐殺日本僑民的事件。紀錄片甚至不知羞恥地妄言:「七七事變」的背后是「共產國際和共產黨的陰謀」。

  教材:信息混亂

  作為日本社會整體歷史認識混亂的反映,日本學校教科書對於「七七事變」的記載要麼輕描淡寫,要麼接受右翼觀點,將責任歸咎於中方。

  一本是日本各公立學校采用最普遍的東京書籍版歷史教科書,關於這一事件的描述僅寥寥幾筆:「日本控制滿洲后,進一步侵入中國北部。1937年7月7日,日中兩軍在盧溝橋發生武力冲突,成為日中全面戰爭的契機。」另一本是右翼勢力傾力編撰的育鵬社版歷史教科書。1937年7月,盧溝橋附近,有人向日軍開槍,於是互相交火。對此,日本政府一方面制定「不擴大」方針,另一方面決定增兵。此后,日軍與國民政府軍冲突不斷。8月,一名日軍軍官在上海遇害,戰火向上海蔓延。於是,日本政府撤回「不擴大」方針,日本與中國進入全面戰爭。 

[责任编辑:陳明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