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堂堂主范長偉先生上周受邀在深圳舉辦艾灸公益知識講座,講解艾灸的歷史與作用,教會大家用艾灸這種最古老的方法祛寒除濕、溫經通絡、強身健體。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此次講座由慢生活雲村落Eco-Village、香港理工大學產學研基地和華夏三里灸公益聯盟共同主辦。「7年之病但求三年之艾,艾灸的世界是一片芳香的净土。」
講座伊始,范先生面對兩百多熱情的聽眾說,今天的講座是一份殊勝的緣分,大家都是為求健康而來,但是健康得之不易,需要足夠的智慧和福報。回顧20餘年的「愛灸」生涯,他認為「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很受益。所謂一道通通天道,學習運用中醫能讓我們了解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了解生命的真相,更智慧地生活。」
「慢生活雲村落Eco-Village」發起人、村長周朋女士說,雲村落關注自然、環保及可持續性的社區生活,堅持開展相關公益活動,「民間文化包括傳統的太極、中醫一直在我們的視線內,范長偉先生的艾灸與我們的理念高度契合。」
艾火熱陽穿穴透骨
艾灸有很古老的歷史,灸者,灼也,把灸直接放到皮膚上燒灼。古人用灸多以艾炷施火,發展到今天艾灸具體方式有三四種,最古老的是明灸。大眾使用較多的熏、烤之類的罐灸、隔物灸屬於溫灸範疇,范先生更推崇明灸,也稱「知熱灸」。
明灸要使艾絨直接接觸到皮膚,所謂用火之道貴在持久,要治病要長壽,必須保持生命的火不滅,艾灸是最好的補火方式。韓國艾灸也很流行,但他們學的是「術」,不是「道」,只學到了「形」,沒有「神」。艾灸之「神」神在「明」上,日月為明,日月代表著陰陽,陰陽平衡自然人體健康。
范長偉提到,古人艾灸的火源來自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把天上太陽的能量通過「艾」這個介質轉入人體內,作為治病保命長壽大法,在這一過程中,灸火只是一個介質。反觀當下艾灸,離古人的初衷越來越遠。一方面,古時候的艾灸,是要在皮膚上灸出泡、讓它化膿、結痂方為位有效,目的在於給穴位24小時不斷持續的刺激。唐代孫思邈針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乾」,其本人亦經常灸足三里,活至102歲,他使用的正是古代養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保健延年。而現代人多過分愛惜自己身體,不舍得肌膚受損,忍受疼痛,效果自然打折扣。
另一方面,中醫治病主要通過調理氣機,在一瞬間改變身體的狀態達至平衡,「一瞬間就給你調了。所以有的朋友以為艾灸時間持續越長越好,艾絨用得越大越好,灸的次數越多越好,未必如此。」他指出,用術之道在於心念,攝神調息,用「心」方能灸出效果。
精選陳艾有講究
艾灸時,首先做物料的準備,需要備置艾絨、線香、火柴、蒜或薑等,這其中艾絨最有講究。
艾絨宜選用陳年艾,陳艾不傷陰不傷血,灸時不痛。范長偉并給出幾條標準幫助大家判斷何為陳艾。艾色土黃者為佳,發綠的為當年艾;陳艾氣味芳香,當年艾聞之有一股青草味;燃燒時,陳艾烟氣輕柔,裊裊而上,當年艾則是一條線筆直而上;陳年艾燃燒后的灰為灰白色,最重要的是,陳年艾火不急不躁,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覺舒服。
選好艾后,第二步是搓絨制炷。把艾絨放入手心輕輕揉搓,「放手心是有講究的,手心是勞宮,手背是火門」,搓的過程中閉上眼睛,安神調心,「想象艾絨被心火熾熱」,直到艾絨、手心都微微發熱,艾絨柔軟了發出淡淡的香氣,再取米粒大的艾絨搓成圓錐體,便於放置在身體上。此為制炷,「炷者,塞也」。
以上兩步驟之后,是「炷穴燃艾」,把圓錐體的艾炷放置在人體相應穴位上,可取用大蒜汁涂在身體上便於放置穩妥,用香點燃艾炷進行治療。
關鍵訣竅 調火調息
明灸就這麼簡單?絕對不是。明灸最關鍵的訣竅在於「調火調息法」,范長偉調侃道:「這是門里的東西,過去不給師傅磕頭不傳的」。
所謂「調火」,即是掌握艾灸時的火候。虛、寒之症需要「補」,「補」是受納,點燃艾炷,受灸者感覺到熱就拿下來;實、熱之症要用「瀉」法,艾炷燃到皮膚微微發燙還感覺不到疼痛的時候,把艾炷摘下。所謂「調息」,即艾炷燃燒一段時間后,受灸者感覺到溫度了,開始用鼻子吸氣,施灸者視「補」或「補」的不同情况,適時摘下艾炷,受灸者再把氣從嘴中緩緩吐出。感覺整個施灸的過程是個美好的享受,受納陽氣,輕松、舒服。范老師給出一個要領幫大家掌握;鼻快吸、氣不泄、嘴慢吐。
這整個過程中,艾炷越小越好,心越靜越好,因為中醫重在調節人體的氣機,靠「氣」的運轉與變化給人康健。
施灸中的補與瀉
施灸手法,是補是瀉很有講究。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這點,在《靈樞狺背腧》中對艾炷灸補瀉有記載:「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人,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針灸大成狺艾灸補瀉》篇則對古人的補瀉方法作了更詳細的說明和補充,指出:「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意思是說艾灸補益就是將艾點燃以后使其所產生的熱緩慢地傳入體內,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氣聚而不散,從而達到補其不足的目的,這就是艾灸的補法。
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意思是說艾灸的瀉法是在艾點燃之后,不斷地進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很快傳入體內。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壓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機體內所藏之熱邪能隨艾火之熱發散到體外,達到驅邪外出,起到瀉熱瀉實的作用。
范長偉
內地著名的艾灸推拿專家,北京灸草堂主人,自號艾草人,夢覺居士。范先生師從京城針灸按摩名家韓溫溪老先生,后又拜入山西灸界泰斗謝錫亮老師門下。學習實踐艾灸養生至今二十多年,提出了「火生一氣調四象,激發本能自然養生」的扶陽灸法學術思想。遵循「小艾強身,大愛強國」的師訓,大力推廣艾灸治未病的思想,在內地建立多家「范長偉灸草堂」亞健康調養機構,并發起「讓愛回家,健康全家」全國三里養生灸的公益活動。編著有《極簡艾灸》一書,深受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