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人與西方人日常進餐方式的最大區別是,西方采用分餐式,而中國多是會食制,也就是一家子人圍坐在一起用餐。不過,考古學者就曾在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出土了一種小食案,經考證那便是禮制化的分餐制之產物。此外,在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也經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那麼,熱熱鬧鬧的圍桌會食的聚餐習俗,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對此,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教授王仁湘的研究顯示,會食制大約出現在唐代引進胡人的高桌大椅之后。他說:「唐代時椅子就已經很流行了。以此為契機,中國古代飲食方式也由分食制轉變成了至今仍流行的會食制。敦煌473窟唐代宴飲壁畫,畫中繪一涼亭,亭內擺著一個長方食桌,兩側有高足條凳,凳上面對面地坐著9位規規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擺滿大盆小盞,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這已是眾人圍坐一起的會食了。」
史外雜談:椅子改變國人用餐方式
2014-07-18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