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水鼓舞:苗族舞的活化石

2014-07-28
来源:香港商报

   「呜噜……呜噜……」「咚咚……咚咚咚……」悠扬的芦笙吹起来,奔放的苗族「水鼓舞」跳起来,那狂欢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苗族同胞有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是全国最为独特的一种在水中跳的舞蹈,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苗族原生态舞蹈的「活化石」,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港商报记者 黄庆松 通讯员 彭文贵

 
  存在历史五六百年
 
  据说一年久旱不雨,某夜村中告翌仲老祖公在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不幸被倒塌的泥土掩埋,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我在此长眠。」子女们便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日后相沿成俗。还有一个传说是:某年大旱,河水断流,唯寨脚今天起鼓的地方有一水潭不乾,小孩们便到那里拊水嬉戏,但见潭中两龙相斗,顿降大雨,方解燃眉之急,此后即变成节日。水鼓舞节至少有五六百年以上的历史,苗语称「zuk niel eb」,zuk niel意为踩鼓,eb意为水。水鼓节是为祈雨而生的节日,时间定在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节日分为「起鼓」和「踩鼓」两个部分。
 
  「起鼓」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后的第一个丑日,地里的农作物因久旱而逐渐枯萎,村民们於是无奈举行传统的祭祀祈雨活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男性在木鼓的引领下,在大稿午村内走街串巷,迤逦而行。他们头戴破笠,身穿陈旧的女人衣裙,倒披蓑衣,脚着草鞋,抬着箩筐、酒坛挨户串门,收集村民捐赠的酒食、香烛等祭祀品。参加祭祀的人群来到村前的小溪边,「起鼓」祭坛设在水中央,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主持,寨老右手持刀,左手提鸭,一边念念有词、祷告声声,一边把鸭子杀死,将鸭血洒向四周,同时焚香烧纸,酌酒敬供,祭祀先人,参加仪式的村民在水中跪拜,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
 
  苗族同胞盛装前来祝贺
 
  庄严的祭祀仪式结束后,鼓手将木鼓置於小溪中央敲击,全寨男女围着祭坛在水中成圈状踩鼓,其舞姿潇洒、粗犷,由缓而急。人们拊水嬉戏,还从田里抓来稀泥打起泥仗,一时之间,水花四溅,泥浆挥扬,当地百姓笃信,龙居水里,水中踩鼓,意在扰龙腾空降雨,同时表达喜悦的心情。
 
  「起鼓」仪式结束后,到13天后(即第二个丑日),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集中踩鼓,该村外嫁的姑娘挑着鸭子、酒等礼物与数十个村寨苗族同胞皆身着盛装前来祝贺,并参加踩鼓活动,村内一片沸腾。据大稿午籍民族学专家吴涤平研究员介绍,大稿午水鼓舞具有全国唯一性、文化多样性、活动连续性、群众参与性等特点,它反映了当地苗族社区农耕、原始宗教、服饰和历法等方面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这里将鼓与水结合在一起,成为全国苗族中绝无仅有的,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多见的水鼓舞文化,展示了当地人民开朗向上、幽默风趣的精神风貌,对促进社区团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