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泥塑:用泥土传承千年艺术

2014-08-04
来源:香港商报

   一块普通的泥巴,在泥塑艺人手中却能变成讲述历史、风土人情的载体。泥塑,俗称「彩塑」、「泥玩」,作为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形式,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徵和乡土气息。泥塑中最着名的莫过於天津的「泥人张」,「泥人张」彩塑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捧土於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汉代泥塑成为陪葬品
 
  中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泥塑艺术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泥人张」彩塑惟妙惟肖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着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做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着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泥人张始於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泥人张」彩塑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捧土於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兔子王」泥塑深入人心
 
  泥塑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山寺庙神像如大明湖「北极阁」神像,灵岩寺一山门「金刚,力士」,千佛山神像,博山「白石洞」十六尊神像,还有泥玩具供奉品「兔子王」。
 
  关於兔子王的来历,有这样一则传说,早时济南地下百十个泉眼,不知怎的突然冒出臭泥汤,许多百姓因而生疮害病。广寒宫的玉兔得知后,含着一大串药饼儿从云彩中钻出来,落在济南的一条巷子里,想如何将药尽快分给百姓,急然听到水声,於是它灵机一动,把药饼塞进一个泉眼儿中,泉水立刻变得清澈甘洌,到处流淌,一夜之间流遍了济南全城。那些害病的人喝到泉水后马上就痊癒了。为了纪念救助全城百姓性命的白玉兔,以后每逢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便供奉泥塑的「兔神」,即「兔子王」。
 
  据史载,最早的兔子王是依照玉兔形象「白垩其身,位环臂,臂有提线,牵线则双臂上下行动,形如捣药」。后来,民间的手工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制作中寄托他们的愿望和审美情趣,而且集戏剧性、风格性、人物性於一体的工艺品,具有十几个品种,大小三十多个样式。近代由於历史原因,泥塑曾被作为「四旧」被破除,民间艺人们纷纷将制作模具捣毁殆尽。泥塑艺术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泥塑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不过和许多民间技艺一样,泥塑的传承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