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帶來消費及繁榮,有時也帶來傷害或爭議。本港就曾被「蝗蟲論」、「拒絕內地客」等風波所困擾,重創零售業之餘還傷及兩地民眾情感。如今,因低價團女陸客未在指定商店購物慘遭司機毆打,一衣帶水的台灣也陷入了觀光風波中,旅游業亂象再次引起兩岸反思。
謹防「低價團」毀了招牌
雖然台灣較晚對陸客開放,但憑藉先天的美景,加上風土人情足以讓千萬陸客心弛神往。未料,面對陸客人潮,台灣旅游資源顯得力不從心,結果只能是擠!曾經折服無數游客的台北101、台北故宮、日月潭等熱門景點,如今被調侃成「到寶島去看人」。這些必去景點幾乎被陸客「攻陷」,不僅買票入園要排隊,上廁所也大排長龍,甚至連拍照都會引發罵仗。而作為陸客「趕場」的重要工具,旅游大巴塞爆了以往順暢的道路。這些巨變引發當地民眾諸多不滿,出游、出行、購物都變得如此困難。
更重要的是,因為盡可能的多走幾個點,旅游巴上山下海,疾馳在蜿蜒山路,導致事故頻發。曾經「用腳丈量兩岸」的美好,不但變成了走馬觀花的「爆肝趕路」,更一度被抨擊為「博命游」,如此低劣的觀光質量與台灣迷人的山水風光實在難以相提并論。
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此次女旅客遭司機毆打,著實丟盡了台灣觀光的臉,其實背后凸顯的就是「低價團」問題。依規定,8天7夜環島游可有6個固定購物點,這就變相的給予業者操作的模糊空間,而當局又缺乏監督和管理。依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鐵律,這廂島內旅行社靠游客購物回扣方式來收回成本并賺取利潤,那廂陸客卻想撿便宜,飽覽美景之餘還確保荷包不「流血」。
正是這樣的矛盾,導致「低價團」亂象重重,導游不講解只顧著招攬陸客到商店血拼,甚至游客生病都置之不理,從言行中逼迫游客購物。而赴台旅游的陸客還沒看到風景就被當成冤大頭,茶葉、鑽石、特產等都會以10倍的價格出售給陸客,這種歪風必然挫傷觀光品質。
觀光利益PK生態環保
相較於复雜的低價團附帶購物亂象,觀光與環境之間的博弈則來得單純。此前,花蓮太魯閣銅門部落族人以封路、鳴槍、放狼烟的方式,阻擋游客進入其居住的「慕谷慕魚」景區。正是因為游客過量導致小巴絡繹於途,道路不堪負荷,居民出入都受阻。更糟的是,游客任意丟弃垃圾,解說員胡亂講解,不尊重當地文化。有人形容,部落迎來觀光客,卻只賺到垃圾、空污和噪音。
無獨有偶,日前被台風「麥德姆」吹倒的「金城武樹」,觀光客惋惜,當地民眾卻為之雀躍。此樹因金城武走紅吸引大批游客,卻擾亂了鄉間清净的生活,稻田里不斷有垃圾,游客亂停車,影響耕耘機、割稻機進出農田,不少游客甚至為進入農田拍照而肆意踐踏稻子,讓農民近半年的心血毀於一旦,當地民眾一度氣得揚言要「砍樹」,如今可謂「天從人願」。但當地政府將之視為搖錢樹,急忙將樹扶正,不讓這棵吸引觀光人潮與活絡地方經濟的「發財樹」「壽終正寢」。
類似對「金城武樹」又愛又恨的复雜感情,反映島內發展觀光與保護生態之間的矛盾,旅游者常把觀光消費視為一種「貢獻」,卻不知道侵犯他人空間、奇异當地文化,揭示游客公民素養尚待提高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