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
最近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引起了全球矚目。事件除反映歷史上長期的英蘇對抗,和蘇格蘭民族意識不滅等政治因素外,還有很重要以至關鍵性的經濟因素,這些經驗值得研究。
過往分合皆與經濟相關
回顧歷史可知蘇格蘭一直受到南面強鄰英格蘭的威脅,但一直堅持并成功地抗爭,直到1707年才被迫與英格蘭合併而組成聯合王國,直到今天已逾300年。當年英蘇國力強弱懸殊,故合併實是英格蘭吞併蘇格蘭,而主要原因是英蘇經濟實力差距很大,相對英格蘭來說蘇格蘭是一個貧窮落后國家,很少工業及道路網絡,且幾乎沒有海軍。相反,英格蘭已漸成海上霸王,其發展更正處於工業革命前線。
造成英蘇巨大經濟差距的除了英國規模大得多外,還有英國進行了革命而正走向君主立憲制,和在海外坐擁眾多殖民地而帶來財富等。更致命的是DarienScheme(簡稱DS)事件:蘇格蘭想效法英國開拓海外殖民地,并成為面向全球貿易的國家,乃在中美洲巴拿馬的Darien灣地區投巨資建立商港。但由於種種原因(包括被西班牙攻擊)而失利,以致血本無歸并造成嚴重的財務危機,貴族、地主以至各級政府都損失慘重,許多更瀕臨破產。
DS事件引發的財經危機令蘇格蘭唯有寄望於與英國合併,依靠搭上英國的經濟快車來脫困。
合併后蘇格蘭經濟在跟着英國發展中確有受惠,而且時機碰得很好:18世紀下半正是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之時,蘇格蘭適逢其會參與其中,如蘇格蘭人瓦特便被譽為蒸汽機的發明者,自然也分享了由此而來的繁榮和日不落國的盛世光輝。可惜盛世難長,在經歷兩次大戰后到上世紀下半英國已元氣大傷,盛世不再,殖民地更紛紛獨立,正是在此時刻爭取蘇格蘭自治及獨立的運動持續升溫,自1997年起更取得突破,倫敦終允許蘇格蘭在停止近300年后重開議會。
從上述可見,英蘇之合及其后蘇獨的興起,都與經濟有很大關系,無論分合都是為財。當中也見證了英國約300年間的盛衰周期,蘇格蘭在盛時加盟衰時求去,這就是歷史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按此趨勢,今后蘇格蘭的離心將日大,其主因也是英國國力將持續相對下滑,且財經問題眾多。蘇格蘭若再跟着英國,不單不會如過去般受益,反而會受累,故不如早日跳船。特別是在金融海嘯后,西方經濟包括英國正面對深層次結構性及體制性問題,且有難於自拔之勢,故在危機日深下,蘇格蘭更要認真考慮與英國各走各路,以免多受連累。
鐵娘子促成蘇獨升溫
在經濟因素上,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是近世蘇獨升溫的重要促成者之一。她在任時打擊公營事業,而蘇格蘭的重工業基礎由是消失,造成的失業及收入損失令蘇格蘭人十分不滿,且一直記恨在心,令保守黨議員在蘇格蘭幾乎全軍盡墨;蘇格蘭也成了工黨票倉,這是對蘇獨的直接「支持」。但還有間接的一着:戴卓爾與美國列根總統聯手推行的經濟及金融自由化,為西方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泡沫化,并由此造成了金融海嘯。
自80年代開始的由英美主導的虛擬金融資本主義已走到了窮途末路,由此而來的近年收緊政策對蘇格蘭打擊很大,因這里有五分之一人是公務員。故可以說,蘇格蘭已受累於英國的發展模式不少,不利影響還陸續有來。
首先是英國經濟有嚴重的結構性失衡,一是偏重於以倫敦為中心的東南部,二是此區的經濟亦以金融及地產為主。這種畸形發展對倫敦以外的其他地區包括蘇格蘭均不利,其次是泡沫化嚴重。鐵娘子的自由化令金融及地產等支柱行業及資產市場泡沫化日高,公私部門均負重債。這雖在金融海嘯后稍見調整,但當問題未得完全解決之際,政府的催谷地產政策和央行的量寬,又帶來了新的泡沫。爆泡震蕩自會冲擊包括蘇格蘭的全國。此外,英國政府還沉醉於逝去的帝國光輝,跟隨美國到處干預別國,虛耗人力物力及財力,并招來更高的恐襲風險。蘇格蘭留在英國,自要分擔此種扮大國的成本。
由上述可見,蘇格蘭還是早走早着,早走自己的路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