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鄧族傳人百餘人肅立於「半月照潭」名穴拜祭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俗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元朗橫洲北面有座丫髻山,山勢不高,卻可眺望屯門。北宋熙寧二年,鄧族四世祖鄧符協赴任縣令經屯門海道,尋龍追脈,知此地必結福地,故此,鄧符協遷居後便將一世祖之骨移葬丫髻山;鄧族傳人再將四世祖及十九世祖等葬於丫髻山,從此,每逢農曆九月十七日及十九日,粵港兩地鄧族傳人登山祭祖。今年新曆10日10日及12日又逢祭祖日,鄧符協長孫元英房居於東莞的百餘名傳人赴港主禮五年一度的主祭儀式,本港錦田、屏山、廈村、龍躍頭及大埔頭同族傳人近千人參加。
當日(農曆九月十七日)上午,四世祖長孫元英房的東莞鄧族傳人來到元朗,在四世孫子元禧房27代傳人鄧沃發帶領下,登上丫髻山一世祖鄧漢黻「玉女拜堂」名穴前拜祭,鄧沃發表示,四世祖鄧符協為大族,其孫有五元,即五大房,去年由四世祖之孫元禧房主禮,今次輪到居於東莞四世祖長孫元英房傳人主禮,他只是協助由東莞專程來港的元英房傳人於元朗、荃灣等祖先名穴拜祭。
傳人依輩分先後致祭
11時許,由東莞前來的約150名傳人排辦,元英房23代傳人兩位緣首跪地,面向祖墓,鄧沃發代行執事宣讀祭祖程序,緣首們則照程序行事,先跪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執事者進酌酒,以酒灌地降神;主禮讀祝文,緣首們進羹、敬羹及進膳,完成多項程序都一絲不苟,主祭者退位後,由鄧族22代傳人開始致祭,輪到27代傳人致祭,其傳人之子,6歲小童與父親一起上香,但小童好動頑皮呆不住,小童父親笑□表示,兒子首次隨他來香港拜祭,現時還不太明事理、呆不住,相信隨□年齡增長,兒子會認真地做好拜祭的。
元英房鄧族人在「玉女拜堂」名穴拜祭約30分鐘,緊接□移師丫髻山「仙人大座」名穴,拜祭四世祖鄧符協,登山路上,見到拜祖後折返的來自龍躍頭、沙頭角萊洞村及屏山等村的鄧氏後人,鄧沃發表示,四世祖既能做官,亦懂風水,故後人才能拜祭,凝聚族人之間的感情。到「仙人大座」拜祭時,執事、主祭者為東莞元英房28代傳人鄧鏡河,他宣讀祭文,按祭祖儀式程序進行。
港莞5房每年輪流主禮
拜祭結束時,鄧鏡河表示,爺爺輩在東莞竹園生活,父輩移居九龍,他在港出生,從小就感受傳統文化,每年鄧族秋祭,都是圍繞四世祖鄧符協五房拜祭,5房中,元英、元禧及元和均居於廣東東莞;而香港的元禎居屏山,元亮居錦田,每年5房輪流主禮,今年是元英房傳人主禮,明年便是屏山元禎房傳人主禮、後年則是錦田元亮房傳人主禮。在英國未租新界前,東莞3房與香港2房傳人來往密切,新界屬港英政府管轄後,設立邊界影響兩地民間來往,97年回歸後,兩地民間交流開始增加。
記者現場見到已是82歲的元英房22代傳人鄧伯,他表示,現在東莞竹園居住,除了耳鳴外,身體尚好,希望5年後,還能到元朗拜祭。中午,元英房鄧族傳人再乘旅遊巴士,到元朗黃屋村「金鐘覆火」名穴拜祭二世祖鄧粵冠,拜祭結束後,每戶均分到6斤的乳豬肉,其後乘旅遊巴士前往廈村祠堂食盆菜,廈村鄧族鄉親聯誼,加深感情,當晚,乘巴士返東莞,10月12日再來港拜祭三世祖鄧日旭。
10月12日(農曆九月十九日)早上,元英東莞鄧族傳人再次由東莞赴港,乘旅遊巴士到荃灣曹公潭之「半月照潭」名穴,拜祭三世祖鄧日旭,上午11時,元英東莞鄧族傳人鄧鏡河主禮拜祭。記者早半小時到「半月照潭」名穴,目睹錦田鄧族傳人正在拜祭,多數族人穿著長衫,樂師奏大樂,場面肅穆,主禮讀祝文後,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及四世祖傳人分別跪上香,居於錦田的「香港鄧氏宗親會」會長鄧恩酬表示,今年雖不是錦田主禮,但鄧族傳人仍然隆重拜祭。
鄧族元英房祭祖祭文程序
鳴鼓 奏大樂 樂止
眾孫排辦 主祭者就位 眾孫各就各位 詣祖墓前 跪上香 再上香 三上香
執事者進酌酒 以酒灌地降神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興 跪 叩首 再叩首 首 俯伏 興
初獻行禮 詣祖考妣墓前 跪 執事者進茶 敬茶 進酒 敬酒 興
主禮讀祝文 以酒奉上祖考妣墓前 跪
進羹 敬羹 進膳 敬膳 進餅 進三牲 進果 進五生 進五熟 進金豬 進羹 俯伏
主祭者退位 眾子孫上前致祭 主祭者復位 進帛 焚帛 叩首 再叩首 九叩首 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