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郭台銘焦慮台灣經濟 戳了誰的痛腳

2014-11-19
来源:中國台灣網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向以坦率直言著稱,日前又公開宣稱“別逼我離開台灣”,郭董可能是憂心《中韓自貿協定》對台灣的沖擊,希望“經濟選民”理性思考,共同拯救台灣未來,這些話或許說出了很多企業家的心聲,但難免被某些人解讀為“恐嚇牌”。

  不論如何,希望島內民眾應以台灣利益為出發,以民主客觀精神看待台灣內外環境,重理性,摒除情緒化和選舉操作,提出科學證據,秉持實事求是態度,評估台灣的的長期發展戰略影響。不宜再蹈太陽花學運與廢核運動的民粹經濟發展路線,否則必然重創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穩定基石。

  也許出於經濟方面的敏銳嗅覺,郭台銘敏感地感覺到了台灣方面貽誤良機會帶來的後果。台灣本來可以比韓國更早得到更好的優惠,卻因為民進黨的一再杯葛抵制,使得服貿與貨貿協議都無法達成。如今,我們已經看到噩夢成真,如果再不能在中韓FTA生效前及時完成貨貿談判,後果難以想象。

  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雖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複議案再次排入“立法院”議程,但民進黨團卻祭出400多項變更議程案,進行表決大戰,以致複議案根本無法動彈。服貿協議當然無法生效,明年年中以前完成貨貿談判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在這樣的情形下,台灣很可能又掀起一股產業出走潮,即使再度政黨輪替,台灣已經永遠在全球(區域)市場上與韓國競爭。

  憂心《中韓自貿協定》對台灣的沖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公開喊話,希望“經濟選民”理性思考,共同拯救台灣的未來,“別逼我離開台灣”。他在日前接受陳文茜專訪時強調,他非常擔心台灣在經濟自由化的國際潮流中自我孤立,而在專訪中整整使用了56次“經濟選民”一詞,呼籲這些選民要積極參與投票,才不會讓台灣陷於“反中恐共”而失去成長機會。郭台銘心中之急迫與懇切,溢於言表。

  但是很多政治人物對此卻麻木或者死不認賬,對此,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回嗆說,郭台銘的目標正確、方法錯誤,台灣應向“好的民主”學習,而不要像希特勒或蘇聯的發展模式。

  這段“雞同鴨講”的對話,除反映了兩人迷宮似的語言和思考邏輯,也相當程度描繪了台灣政治和經濟長期以來兩相分離的困境,且至今似仍無解。

  作為大企業家,郭台銘擔心台灣經濟受兩岸服貿、貨貿停滯不前之牽累,因而憂形於色,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事。但他在選舉逼近前說出“如果我是外國人,我不會投資台灣;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縮減在台灣的營運規模”,這些話或許說出了很多企業家的心聲,但難免被某些人解讀為“恐嚇牌”。相對的,柯文哲作為台北市長候選人主動跳出來接招,卻回應得相當離奇:說台灣要學習“美式民主”,並不算答覆了郭董“經濟優先”的呼籲;然後他突然跳接到希特勒及蘇聯模式,這不免令人好奇柯文哲的思維究竟停頓在什么年代的時空背景?難道台灣不是一直在自認為學習“美式民主”很成功嗎?

  事實上,看郭台銘與柯文哲的對話,真正令人關注之處,其實不在個別企業是否“出走”的問題,而在政治與經濟長期懸而未解的背道而馳;或者更准確地說,是台灣政治長期對經濟的淩壓、箝制和扭曲,應該如何解決。至少,民主選舉應對政黨或候選人的經濟訴求進行相當程度的檢驗,而不是可以任人信口雌黃。從民進黨對此事的閃躲看,它知道避免回應是上策;而大剌剌搶答的柯文哲,則顯示他不知所雲。

  政治和經濟,絕對不是兩條平行線。民主的目的,是在透過政治的手段,解決人民生活的各種問題;亦即,“民生”就是政治與經濟的交集。當然,民生的定義很廣,近者如食物交通、社會福利,中者如醫療照護、勞動薪資,遠者則如產業發展、願景等。選舉時,候選人最容易操弄的就是那些民眾切身的民生議題,因而不斷有所謂的“利多大放送”;在這種情況下,狡猾的政客掠奪了當下的選舉利益,卻把政策的後遺症留給下一代或其他人去承受。

  郭台銘的話被民進黨和“獨”派媒體大批特批,直指他不“愛台灣”。其實,正是由於他的直爽性格,才會把話說出來,這些話絕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大大小小許多企業家的心裏話,只是沒像郭董那樣用直接了當的方式來提醒大家,這就更值得“經濟選民”乃至於關心台灣前途的所有選民深思!

  而且,凡是理性客觀地看兩岸關系的人都會知道,過去幾年,誰是一直阻礙台灣進步和發展的禍首,是誰百般綁架台灣人民,把政治和經濟環境推上民粹的道路 ,以至於台灣政治惡鬥,經濟停滯,變成自我封閉、親痛仇快的孤島。

  郭台銘還指出,強政府、法治、民主三者是發展所不可缺的,而且民主的排位順序在最後。這也遭到民進黨與“獨”派媒體猛轟。但這同樣不是郭董的創意,而是國際知名的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於今年所著新書“政治秩序與政治衰弱:從工業革命到全球民主化”中提出的觀點,可見郭台銘不是只管自己的公司如何賺錢,而是注意到國際上政治學界的新理論。

  批郭者是自曝了未能包容新知,包括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回擊郭台銘稱,是要選民主還是選希特勒?這就答非所問了。懂得醫術的柯文哲顯然不知道法蘭西斯.福山曾於1989年在轟動國際的“曆史的終結”一書中,曾經斷言西式民主已勝過蘇聯式制度。但是福山在觀察了西式民主的缺陷後,近年多次著書立說來呼籲強政府才是提升人民福祉的最優先選項,次為法治,最後才是民主。

  郭台銘不會不知道他直率之言不見容於特定群體,但仍堅持說出心裏話,因此,實際上不可能脫離兩岸關系的“九合一”選舉,尤其是在動見觀瞻的台北市,選民豈能夠不站在更高的視野來投票?難道說實話就要被民進黨和“獨”派媒體圍攻?最後變成一片混戰,民進黨也借此隱藏了自己在兩岸關系中的弱點,掩耳盜鈴是“愛台灣”還是“害台灣”?島內民眾為此承受的代價還不夠嗎?這種戰術,民進黨用的太多了。

  過去20多年的台灣民主化,人們見識過太多這種景象。例如,每次選舉必定祭出各種津貼加碼,今年全台流行的,則是老人假牙免費或補助;包括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是否恢複,不論是否奏效或有多少副作用,都有人喊價。至於更高層次的經濟議題,諸如中韓FTA的沖擊、服貿及貨貿協議能否加快腳步、如何促使企業為員工加薪,在當前政治氛圍下則宛如一灘死水,無法討論;甚至連地方如何創造就業機會,誰的經濟主張更有助於地方繁榮,一概闕如。如果候選人創造經濟機會的政見不能拿來評比,選舉只是一味互挖瘡疤、彼此醜化,這樣的民主政治如何服務人民?

  往前看,台灣經濟的難題,其實不是哪一家企業要不要擴大投資、會不會出走的問題而已,也不是要不要和大陸擴大經貿交流,或者明星產業能不能轉型升級的問題而已。台灣經濟最大的困境,是政治人物完全不關心下一個5年或10年台灣的經濟將變成什么面貌:台灣的資通產業會不會淪為大陸產業的代工者?台灣的下一代會不會變成抬不起頭的異鄉打工仔?目前,朝野政客關心的,只是如何把經濟衰退的責任推給對手;但是,當他們任期屆滿拍拍屁股走人之後,留下的破敗景象,卻是老百姓在唏噓、在承受,不是嗎?

  台灣的經濟,當然不是明天就會倒地不起的問題;但這和人生病一樣,如果它不斷咳嗽,昨天發燒、今天嘔吐,人們仍置之不理,這樣的經濟體如何保持健康?而如果遇上柯文哲這樣的名醫,他卻拿聲名狼藉的希特勒和蘇聯之曆史作為診斷,民眾還有活路嗎?

  “經濟選民”不是郭董的發明,早在2009年“三合一”選舉與2012年“大選”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就一再指出,該黨固步自封的兩岸政策使自己喪失了“經濟選民”。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對此發表評論說,可見當前台灣選民無論對馬當局有何看法,從台灣生存與發展最關鍵的兩岸政策來說,就不應任由“逢中必反”甚至“台獨”的主張透過這次選舉而擴張。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