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兩起恐襲事件引發的思考

2014-12-18
来源:香港商報

   這兩天,全球範圍內的恐怖活動異常猖獗。悉尼人質事件尚未塵埃落定,巴基斯坦白沙瓦又發生了極為慘烈的恐襲事件。雖說前者是獨狼式的個體恐襲,不是有組織行為,但其恐襲性質還是非常明確的。至於後者,慘案制造者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常言道: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此舉必定會進一步擦亮巴基斯坦人民的眼睛,堅定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意志,促成國際反恐聯盟更加緊密的團結與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慘案只能使慘案制造者離最終滅亡又近了一步。

  巴塔有民眾基礎:這才是要害
 
  白沙瓦慘案發生不久,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就聲稱對此負責。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進入阿富汗境內打擊塔利班。此後,多個巴基斯坦極端組織開始支持塔利班。2007年,一個名為貝圖拉馬哈蘇德的部族強人將13個這樣的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松散聯盟,命名為「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此後這個組織開始坐大,幾年下來已成為擁有3萬人左右的巴基斯坦最大的恐怖組織。
 
  這個事實本身就值得思考。恐怖組織是人類社會的毒瘤,其細胞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可能萌生。但為何在巴基斯坦,它的生長速度就像癌細胞一樣迅速瘋狂呢?
 
  原因很簡單,這里具有滋生恐怖分子的良好土壤。這既包括物質方面的,比如貧困與落後;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比如愚昧和極端宗教思想盛行等。事實上,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偏遠地區,許多部落首領及民眾都是支持塔利班的。巴塔能夠迅速坐大,根本原因還在於有民眾基礎。
 
  如此看來,至少是在巴基斯坦,剷除恐怖主義土壤的根本之計還在於教育——用現代文明的知識、思想和觀念清洗被極端組織洗了腦的民眾的精神世界。精神的力量是無限的。那麼多人願意為恐怖組織充當人肉炸彈,足以證明恐怖組織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成功。當年,蓋達組織前頭目本拉登之所以選擇在巴基斯坦作最後的落腳點,顯然也是看中了這里的「群眾基礎」好。
 
  這讓筆者想起了一位巴基斯坦的傑出女性。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18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以獎勵她在塔利班統治地區為維護婦女和兒童正當權利——特別是受教育權利所作的貢獻。實際上,馬拉拉的所作所為也是未來文明社會剷除恐怖主義土壤的根本大計。常言道:如欲治其人,必先治心。「治心」雖然見效慢,但卻是根本之計。
 
  國家外交不能被恐怖分子綁架
 
  再來說一說悉尼人質事件。這起事件發生後,這樣的觀點在華文世界很流行:悲劇發生的根子在於澳洲政府在反恐問題上跟隨美國太緊,澳政府應對此反思。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是非常狹隘、短視和有害的。
 
  毋庸諱言,如同任何國家一樣,澳洲的外交也有需要討論的空間,包括在反恐外交上。但如果澳洲為了平息恐怖分子的不滿而調整其外交政策,那麼嘗到了甜頭的恐怖分子,今後肯定會加大要脅政府的範圍和力度。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呢?如果政府一味妥協,那麼國家的內政外交政策都將被恐怖分子綁架;如果不再妥協,恐怖分子就會認為恐襲的規格還沒達到足以迫政府就範的地步,因而只會進一步加大恐襲力度。
 
  其實,澳洲在反恐問題上「追隨」美國是無可厚非的。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固然有些霸道,其反恐方式也有可商榷之處,但就其實施的反恐大業來說,正當性是勿庸置疑的。它不僅是在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也是在履行一個大國的責任和義務。畢竟,恐怖主義猖獗的後果最終是要分攤到各國頭上的。如果面對恐怖主義威脅當起縮頭烏龜,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寧,但最終將會為之付出更大的代價。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