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制裁古巴為何事與願違

2014-12-19
来源:香港商報

   冰封半個多世紀的美古關系終於露出春意。18日,兩國領導人相繼宣布將開啟恢復外交關系的談判。持續50多年的美國對古制裁也有望逐漸解除了。回首美古關系的這段歷史,難免讓人產生幾分感慨。

  美制裁:受傷的是古巴人民
 
  不妨簡要回顧一下美國制裁古巴的緣起。1959年,以卡斯特羅為首的革命者發動起義,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美國最初是承認和接受卡斯特羅政權的,但由於隨後卡斯特羅的經濟改革沒收了美國企業在古巴的土地、糖廠和銀行,雙方開始結怨。1961年1月美國宣布同古巴斷交,並於同年4月指使戶傭軍入侵古巴,這就是著名的「豬灣事件」。雖然美國戶傭軍全軍敗潰,但來自美國的威脅讓古巴完全倒向了蘇聯陣營。反過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又讓美國感受到了古巴與蘇聯結盟的威脅,甘迺迪政府最終決定對古巴實施全面經濟封鎖與制裁。
 
  不過,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當時的古巴得到蘇聯的大量援助,基本抵銷了制裁產生的負面影響。冷戰期間,古巴人民對美國的制裁並無明顯感受。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處於崩潰前夜的蘇聯已經自顧不暇,根本無力顧及古巴。古巴政府被迫於1990年8月宣布國家進入「和平時期的特殊階段」。此後,石油和器材的短缺導致古巴農業一度衰竭,斷電和飢餓成為普遍現象。僅僅從1989年到1992年的三年間,古巴的國民生產總值就滑落了35%,人均收入下降39%。
 
  雖然此後古巴政府采取了諸多改革舉措,但由於多種原因,古巴經濟至今並無明顯起色。目前古巴的人均月工資只有300比索左右,約合12美元。主要的生活保障品,均實行憑票供應。雖無飢餓之虞,也僅夠果腹而已。像冰箱、空調這樣家用電器,對普通人來說就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雖然實行免費高等教育,但上大學的名額卻很有限;盡管治病不要錢,醫療條件卻很差,稍好的藥品都要靠美國親友寄回來。據古巴政府估算,五十多年的制裁給古巴造成的損失不下1萬億美元。當然,這個代價主要是由老百姓來承擔的。
 
  古巴缺少壓力傳導機制
 
  美國制裁古巴的如意算盤,是讓陷於困頓的古巴人民起來推翻卡斯特羅政權。但事與願違的是,半個多世紀下來卡斯特羅的統治卻穩如泰山。卡斯特羅在位長達52年,這期間美國一共經歷了9位總統,卡氏卻巋然不動。直至2011年4月,老卡由於健康原因才讓位於自己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至今,外界仍絲毫看不出古巴存在政權不穩的跡象。
 
  美國的制裁為何事與願違呢?道理很簡單,這是典型的「以己度人」。在美國,如果某位總統任上出現經濟衰退,民生凋敝,肯定會影響連任或聲望。但這個邏輯在古巴並不存在。在古巴,美國制裁的後果是由人民來承擔的,由於人民無法決定領導人的命運,這個壓力不但不會上傳到領導人身上,而且還會被領導人巧妙地借力打力,將其轉移到對「美帝」的痛恨上。在古巴,重要的廣場、政府大樓、博物館甚至學校,往往停放著裝甲車,目的就是教育人民要「時刻警惕帝國主義的威脅」。由於政治宣傳很成功,2006年1月古巴首都哈瓦那曾經爆發過多達100多萬人的反美大遊行。
 
  古巴人當然也不傻,有些事也是心中有數的,只是礙於政治原因不便表達罷了。雖然嘴上不說,但也會用腳表達。這些年,偷渡到美國的古巴人就有200萬左右,約佔國內人口的六分之一。如今多數古巴家庭都有親友在美國。事實上,這些年古巴人之所以能夠平安度過窮困歲月,就與來自美國親友的匯款有很大關系。據統計,每年從美國寄回古巴的外匯高達5億美元,小布殊政府當年認為這抵銷了制裁效果,還專門增加了限制匯款次數和數額的制裁條款。
 
  不管怎麼說,敵對半個多世紀的美古關系就要峰回路轉了。對於世界來說,少了一對冤家,多了一對朋友,終究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我們的星球也將因此增添一分祥和。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