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BiciLine踏出青年人生路

2014-12-25
来源:香港商報

  BiciLine南生圍導賞團,一段水路行程。東華三院BiciLine提供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珈莉報道:近年國外掀起一股單車旅遊熱潮,旅客以踩單車形式,遊覽各地的景點,當中臺灣是港人熱門單車遊之地。這股熱潮現已吹至本港,東華三院在2008年獲「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資助128萬元成立BiciLine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以天水圍獨特的生態環境結合單車運動,發展一另類的生態旅遊,並鼓勵年輕人參與,幫助他們發揮所長。

  區內單車外賣仔引發概念

  東華三院社工吳文偉憶述,BiciLine成立的原因,緣於他們發現天水圍有許多單車外賣仔。當區年輕人為了面子,不願到快餐店打工,甘願做人工較低的外賣仔,既可享受踩單車,又較少機會遇到熟人,繼而誘發他們思考將年輕人與單車結合,幫助「三低」,即低學歷、低收入家庭及低技術的年輕人。

  團隊用了兩年進行考察、研究,參考了澳洲、臺灣經營單車遊的經驗,於2008年8月13日成立首間,亦是目前全港唯一一間單車生態遊社會企業。吳文偉指,當初的資助期為2年,BiciLine在資助期內達致營運的收支平衡,於2010年8月13日資助期完結後,以自負盈虧模式營運至今。他解釋,BiciLine原是意大利文,分拆出來Bic指Bicycle單車,i代表年輕人,Line則是路線,即透過單車助年輕人尋找人生路線。

  聘6全職及24兼職導賞員

  BiciLine現時有6位全職員工及24位兼職員工,員工年齡介乎16至29歲。為貫徹BiciLine的理念,「由當地人做導賞」,主要招聘元朗區(包括天水圍)的青年人,他們須先接受兩輪面試(小組及個別),成功獲選後便展開為期3個月的70小時基本訓練。其後在口試、路試及筆試合格後,再進入3個月的旅團訓練,成功通過實習評核後便正式成為導賞員。

  由2008年培訓至今,BiciLine共推展11期的導賞員訓練,培訓超過100多位導賞員,當中有一半學員完成訓練後轉往升學或在其他企業任職長工。

  6條恒常路線每月辦30團

  吳文偉表示,他們設有不成文規定,每名年輕人只有兩年時間待在BiciLine,兩年內他們必須定出自己的未來規劃。兩年後,他們可選擇離開BiciLine向外發展,或在BiciLine內求變,通過面試、考核,進行晉升。

  BiciLine旅遊主任董卓霖介紹,他們現時設有6條恒常路線,包括入門級的南生圍、流浮山路線;深化的白泥日落團;進階的尖鼻咀濕地生態之旅;更有古蹟屏山文物盆菜團、情侶單車團,及季節限定團,如中秋賞月團和屏南盆菜夜探遊等,行程由5小時至7小時不等,以達致普及性深層導賞。他補充,每團只需6人即可成團,出發日期由參加者決定,曾試過一天最多出4團,現時平均一個月約出30團,以南生圍及白泥最受歡迎。

  生態旅遊為青年創造就業

  他稱,開拓新路線時,主要選擇開發程度較低或未被人工開發的地方,亦會考慮顧客的需要,根據以往顧客的意見,從客出發,制訂一條能夠串連食、景及顧客想要的路線。

  吳文偉說,藉生態旅遊為年輕人創造就業,增加年輕人的競爭力,讓他們有發揮展能的機會,更能推動社區經濟,產生雪球效應。他續說,BiciLine每年有超過4000名顧客,其中百分之五為外地客,包括內地、臺灣,其餘百分之九十五,一半為公司、學校等機構,另一半則是散客。他們今年更與旅行社合作,開拓歐美客源。

  與臺灣團體合作輸出技術

  有了香港成功的經驗,BiciLine去年4月與臺灣芥菜種會合作,將技術輸出,協助他們發展花蓮單車旅遊,及培訓當地的年輕人成為導賞員。除了經營單車生態旅遊,BiciLine更營辦全港首項智能租賃單車服務 - 悠遊西九單車服務。未來BiciLine將繼續於新界開拓更多新路線,預計未來一年是高峰期,將誕生多條新路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