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回首2014:大媽不再盲目購買黃金

2014-12-31
来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進入了2015年。回首2014年,A股重上3000點,1次降息。這一年,資本市場沉沉浮浮,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理財產品、保險投資、黃金、P2P……在2014年表現如何呢?年末,與你一起回顧這非比尋常的2014!

  本報記者 陳思源

  1

  銀行理財:

  6%收益并不稀奇

  銀行存款是最常見的投資方法之一。但是銀行存款收益低,甚至趕不上通脹的速度,有一種說法是存銀行就等于貶值。“定期存款的儲戶們可以改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不過有一定的資金門檻。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不符合低門檻、高流動性的條件。”銀行理財顧問表示。

  此外,銀行系理財在2014年下半年也是突飛猛進。記者采訪獲悉,隨著年底存貸比考核時點的到來,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以爭奪資金。銀率網統計,12月13日至12月19日共有45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而在前一周,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只有24款,一周增加了近一倍。上述理財顧問指出,“銀行理財有穩健型和風險型的分類,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

  2

  P2P網貸:

  “跑路”是繞不開的話題

  互聯網金融領域,P2P無疑是近兩年發展最迅猛的行業之一。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前,P2P對投資者來講是陌生的,但截至今年11月底,納入統計的P2P平臺的累計成交金額為2451億元,預計在今年年底有望突破2500億元,較去年翻了2.5倍。同樣截至11月底,網絡借貸平臺已經有1540家了,而去年年底僅為800家,預計今年年底會增加至1600家,較去年翻了一番。然而,在數字成倍增長的同時,“跑路”依然是P2P繞不開的話題。

  有銀行系人士認為,國內的P2P行業的不良率可能已經接近令投資人收益近乎全無的狀態。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約有60家P2P平臺近20億元的待收金額進入了危機狀態。粗略測算,200家以上的問題平臺應給這個行業帶來60億至100億元的不良貸款及損失。結合當下所有平臺約600億元的貸款余額,參照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不良率2.4%測算,行業合計不良率最少不低于12%。毋庸置疑的是,未來P2P網貸平臺將面臨更加殘酷的洗牌,能熬過寒冬的才是真正的勝者。

  3

  黃金:

  中國大媽不再盲目購買

  “春天再美好,如果熬不過寒冬也是沒有意義的。”一位業內人士說。與“華爾街大鱷”對抗的“中國大媽”盡管徹底火了一把,但在2014年卻不再盲目購買。同時,金價在撲朔迷離中持續震蕩,黃金行業內人士已不再把注意力單單放在金價走勢上,而是開始綢繆黃金產業整體的發展布局,開始尋找突破點,尋找轉型機會。

  上述人士表示,在金價低迷的形勢下,我國黃金產業和市場在承受著巨大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新機遇。尤其是對中國而言,黃金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各個黃金賣場對于黃金產品的銷售熱情卻絲毫未減。同比2013年下降的情況下,多邊金都仍然選擇此時殺進黃金領域,主要是因為看好后市,黃金銷售與黃金投資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2015年的元旦“雙旦節”期間,多邊金都在充分研究黃金行業消費動態需求的基礎上,創新推出“存金寶”、“存金戴”、“黃金券”三大業務體系,想必在2015年的黃金市場又將會有新一輪的廝殺。“一到年關,就有各種理財機會供投資者選擇,在這其中,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情況定制合理的理財計劃,尤其注重分散投資,從而全方位鎖定收益,”上述專家表示,無論是哪種理財方式,投資者都需警惕風險,做好合理規劃。

  4

  “寶寶”類產品:

  收益率理性回歸

  經歷過“坐6望7”時代的投資者,對2014年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表現不無失意。互聯網寶寶“紅”在進入馬年后,類“余額寶”產品的收益率就持續下降。

  此后,盡管銀行、基金公司乃至第三方公司對互聯網寶寶依然趨之若鶩,“全額寶”、“娛樂寶”、“活錢包”、“增值寶”等各類互聯網金融寶寶不斷混戰,但始終擋不住其收益率跌跌不休的態勢。三季度后更是出現實質性拐點,寶寶類產品已然走出“黃金時代”。余額寶三季報就顯示,基金規模首次出現季度性下降,三季度相較二季度規模凈流出392億元。

  不過,近期寶寶類產品出現收益翹尾現象。臨近年末,一改頹勢,顯而易見的資金緊張是推送寶寶類收益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按照七日年化收益率計算,299只貨幣基金 (分類單獨計算)同期收益率大幅反彈,平均達到4.33%,而最高的兩只貨基收益率已經超8%。同時,相當一部分熱門互聯網寶寶產品的收益率已經上躥5%,最高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6.604%。銀行業內人士分析稱,本周資金面緊張,而隨著流動性緊張的持續,貨幣基金收益有望再上臺階。

  “經過一年的發展,寶寶類產品收益率終于回歸理性,這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堂生動的投資教育課,不得不說,寶寶們讓更多手頭上并沒有太充裕的資金的投資者也擁有了理財的通道,而理性收益率才是余額理財的本質。”專家分析稱。

  5

  信托:

  走上轉型之路

  2014年對信托而言是個動蕩之年,隨著風險事件的頻發,2014年也是信托業監管最為嚴格的一年,且不斷升級。年初,國務院辦公廳明確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功能定位。4月,銀監會出臺了號稱最嚴監管的“99號文”——《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8月,監管層又下發了《2014年信托公司評級指引》。這是2010年以來,銀監會對于信托公司分級監管辦法的首次調整,評級結果將作為衡量信托公司風險程度、監管規劃和合理配置監管資源、采取監管措施和行動的主要依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季度末,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余額已達到12.95萬億元,盡管規模依然在膨脹,但增速卻是直線下滑。3季度末規模較去年末的10.91萬億元增長18.70%,較今年2季度末的12.48萬億元環比增長3.77%,但環比增速較今年2季度回落2.63個百分點,延續了自2013年1季度開始的持續回落態勢,且回落幅度明顯增大。

  “信托業自2013年起就已經結束了高速增長階段,步入轉型發展期,而轉型之年,傳統信托產品的變革正在逐步改變信托公司未來發展的業務格局。”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信托創新可謂層出不窮,除了紅極一時的藝術品、鉆石、紅酒信托等,土地流轉、家族、保險金信托成為新近熱點,最近全國首個互聯網消費信托服務平臺亮相,再次點亮了投資者眼球。也許這些創新型信托目前尚不成規模,但卻在深耕土壤,未來抑或是新的趨勢。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