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971年出生的六祖寺方丈大願法師年輕、思想活躍,近年來大力弘揚六祖禪文化與藥師佛文化,以平等慈善、啟迪心智為理念,在倡導社會和諧與人類身心靈健康的宗旨下,在海內外廣泛開展禪文化交流、禪文化系列公益講座、健康禪文化大講堂和社會公益慈善等活動等。
大願法師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當今的文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在這種單一價值觀之下,其實不利於人類整體的幸福度提升。所以說人類文明的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如果在中西方文明間能做交流和碰撞,再用禪的智慧去注釋它,可以更好地看清本質。大願法師表示,希望以禪的智慧作為主線,能夠把中西方間的各種文明精華融合起來,然后,能夠讓每一個生命價值最大化,幸福最優化,由此也希望能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這是建立「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的初衷之一。
推動四大體系建設
目前「學佛熱」興起,不過大願法師指出,很多人學佛修行處於兩個極端,要麼不得要領,要麼偏執一端。學教者易落入玄談,實修者又易流於盲修。好不容易得遇暇滿人身,得聞佛法,卻因得不到正確引導而蹉跎此生,豈不可惜、可嘆。因此,建設完整、系統的、普適大眾的、可操作性強的佛法修學體系,是當今佛教界最為迫切的任務。
2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如何融入現代社會?大願法師說六祖寺大力推動四大體系建設,首先是佛學研究的學科體系建設,六祖寺與多所大學合作成立禪與各種學科的跨界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就是載體。其次是佛法修證體系建設,以在各個寺院建立不同法門,每個法門的學處,也是實修解脫的基地,這樣作為落地的載體。再一個是國際弘法體系,以推動五大語區佛教三寶的建立,推動佛教七大語區三藏十二部的翻譯弘傳作為載體。第四是社會服務體系建設,以公益慈善和健康禪研究成果轉化為對大眾的健康管理服務,以這個為載體。大願法師表示,某位同道對於四大體系的詮釋深得他心,即學科體系的是文殊菩薩的大智,修證體系的實踐是普賢菩薩的大行,國際弘法體系是地藏菩薩的大願,社會服務體系是觀音菩薩的大悲。「我們也可以更簡單的說,四大體系無非就是解脫道、菩薩道,學科體系和修證體系是解脫道,國際弘法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是菩薩道」。
大願法師表示,為廣大生靈的究竟幸福計,為國家的長治久安計,為接續往生的智燈慧海計,為開創人類盛世文明計,與香港中文大學可謂志同道合,共約開創「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誕生恰是各種姻緣聚合之力,這不僅是香港中文大學與六祖寺的結合,更是古老智慧與現代文明、教法與社會實踐的相匯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