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從全球範圍看,博物館事業社會化是發展趨勢。在博物館事業發達國家,民辦博物館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日本,近三成博物館為民辦博物館;法國,近四成博物館為民辦博物館;美、英等國,近六成博物館為民辦博物館。其中,產生了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舉世聞名的重要博物館。
而民辦博物館長期以來由於在土地、稅收、設立條件等方面無法享有和國有博物館一樣的待遇,發展面臨諸多瓶頸,有些民辦博物館更是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
事實上,早在2010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就曾在當年兩會時提交提案,建議加快出臺《博物館條例》,意在促進博物館管理基本制度體系的完善,并借此來明確民辦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國家文物局等7部委發布的《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民辦博物館在行業準入、等級評定、人員培訓、職稱平等、科研活動、陳列展覽,以及人才、學術的交流、合作、獎勵、政府政策資訊服務等方面,與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同等待遇」。
單霽翔說,民辦博物館相對於國有博物館而言,只是辦館藏品、經費來源和舉辦者不同,其辦館方向、藏品保護、社會教育和服務目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正因此,國家給予民辦博物館的很多優惠政策與國有博物館應該是一致的。
他還要求文物部門對民辦博物館在技術準入、等級評定、人員培訓、職稱評定、科研活動、陳列展覽,以及人才、學術的交流、合作、獎勵、政府政策資訊服務等方面,與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同等待遇。對具有門類特點、行業個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唯一性的民辦博物館,以及致力於搶救瀕危文化遺產、填補某領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辦博物館,給予必要和適當的傾斜性扶持。另一方面,單霽翔也指出,與國有博物館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同時,民辦博物館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
從法律上講,國有博物館和民辦博物館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都承擔著為社會發展服務的使命。《條例(草案)》提出在設立條件、稅收優惠等方面對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是文化政策的一項進步。下一步,需要加快政策的配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