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亂世中的過雲樓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顧氏「過雲樓」自清道光以來,已超過六代、一百五十年。其藏書包括珍貴的宋版書2部:宋版《錦繡萬花谷》前、后集,宋杜大桂編纂《皇朝名臣續編碑傳婉琰集》;元刻書3部:元胡一桂撰《周易啟蒙傳三篇外傳一篇》,元黃瑞節附錄《易學啟蒙朱子成書》,元太監王公編《針灸資生經》七卷。此外,這批藏書中還有清代黃丕烈、顧廣圻、鮑廷博等名流大家的批校手跡。

  過雲樓藏書,始於顧文彬,他支持兒子顧承建造了過雲樓。亂世之際,私人珍藏都急於轉手,顧文彬父子就趁機收購了大量的珍貴字畫,這奠定了過雲樓藏品的基礎。據說,顧文彬每到一處赴任官職的時候,總是會拜訪當地的收藏大家,四處尋覓各種藏品。顧文彬和顧承父子一個主外收購,一個對內打理,在藏品的采購上,顧文彬也沒有心疼過,他曾經就此事書信顧承說,「汝可放膽購之可也」。

  顧文彬深知自家所藏書畫的珍貴,怕自己身后這些歷盡心血的書畫遭遇不測,便在有生之年給子孫定下了上述的書畫收藏的十四忌:霾天、穢地、燈下、酒邊、映摹、強借、拙工印、凡手題、徇名遺實、重畫輕書、改裝因失舊觀、耽異誤珍贗品、習慣鑽營之市儈、妄摘瑕病之惡賓。除此之外,顧文彬還定下家規,本家族所藏書畫的繼承人必須是學識和休養并存的優秀子孫。

  亂世中的過雲樓藏書命運

  顧家第四代時,眼看抗日戰爭就要爆發,顧家人緊急商討對策,書畫怎麼辦,逃難到哪里去?經反覆研究,最后決定逃到上海租界。他們先把家藏書畫中最精華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銀行保險庫,其餘部分只能仍藏匿家中。他們在朱家園住所的天井里挖了一個地窖,把部分不能運往上海的書畫密封在白鐵皮箱中,藏入地窖。顧家人連夜逃離蘇城,分別暫時避居農村,隨后輾轉到了上海租界。等局勢稍稍平靜后,顧家人回蘇州探視,發現家已被日寇踐踏得滿目瘡痍,放在樓上書櫃中未及帶走的字畫遭日寇翻箱倒櫃搶掠,被搜出的字畫卷軸堆積一地,而字畫全被挖走;那些來不及帶走沉在井里的銅器也全部不知去向。地窖雖未被日寇發現,但已進水,白鐵皮箱浸潤在潮氣中,箱體生鏽,箱中的書畫霉變,損失慘重。

  早期顧家收藏書畫和古籍,但是對待書畫和古籍的態度不一樣。顧氏家族示有家訓:過雲樓藏畫可任人評閱,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故此過雲樓藏書終年置於秘室,隱而不宣,亦不許人登樓一觀。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顧鶴逸好友傅增湘先生造訪過雲樓,觀賞其收藏,才對過雲樓的藏書有所了解。其中不乏宋元名槧,明清稿本。應傅增湘再三要求,顧鶴逸同意其在樓內觀書,但不能帶紙硯抄寫。於是傅氏每天閱書后憑記憶默寫書名,后發表《顧鶴逸藏書目》,過雲樓藏書始方為人所知。

  1949年以后,顧氏后人將珍藏的大批名人字畫、古籍善本捐獻國家,現多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2012年,鳳凰集團成功競得一批流失民間已久的「過雲樓藏書」,使之回歸故里、合璧江南。至此,歷經150多年,過雲樓收藏大多化私為公,永無散失之虞,并得以發揚光大,過眼煙雲終化作霞暉淵映。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