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清代對地方劇種撲殺禁絕

2015-02-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乾隆時對山陝梆子嚴加禁止:嗣后城外戲班,除昆弋兩腔仍聽其演唱外,其秦腔戲班,著步軍統領五城出示禁止。本班戲子概令改歸昆弋兩腔。倘於怙惡不遵者,交該衙門查拿懲治,遞解回籍。

        清初至乾隆年間,戲曲在京華實可說百家爭鳴,各顯其能。尤其是山陝梆子的崛起,更為突出。《燕蘭譜》說:「京班多高腔,自魏三變梆子腔,改為靡靡之音矣。」相比京昆,梆子戲的鮮明特點就是入俗。第一它言情,不避桑間濮上,男歡女愛,帶有下層民眾對封建禮教的天然背叛。其二它通俗,白話口語皆可入戲,明白曉暢。其三它講究娛樂性,劇場效果好。所有這些剛健質樸清新的特點,恰恰是以前的雅部戲曲缺少的。山陝梆子起自民間,和欽定的官閣藝術比,原本就「地位低下」,這時在京城又如此攪動視聽,這當然會引起朝堂的不安。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議準,對山陝梆子嚴加禁止。

        嘉慶三年(1798年)、嘉慶四年(1799年),又兩次重申了上述禁令:「嗣后除昆弋兩腔仍照舊準其演唱,其外亂彈,梆子,弦索,秦腔等戲,概不準再行唱演。」「所有京城地方,著交和珅嚴加飭禁,并著傳諭江蘇安徽巡撫,蘇州織造,兩淮鹽政,一體嚴行查禁。」

        對一個地方戲劇種如此大動干戈,歷史上恐怕絕無僅有。一個山陝梆子,直鬧得清政府坐立不安,如臨大敵,不惜通令全國,撲殺禁絕。

        乾嘉兩朝,文字獄之酷烈,世人盡知。此外,這里分明也有保護朝堂藝術,救護昆弋兩腔的意思。欽命的高雅藝術受到了起自民間的通俗藝術的挑戰,士大夫們當然不會坐視不管,甚至不惜動用王朝權力來干預,這也算是清代的「振興昆弋」之舉。

        清代戲曲藝術也有主流非主流,官家和民間之分。民間藝術一旦威脅到官方欽定藝術的地位,王朝會動用政權力量,保護一方,打壓另一方的。民間力量的生長,在前朝就有一番苦難遭遇。

        在這樣的官方高壓下,山陝梆子戲班陸續解體。一班藝人無奈進了京腔的班子,像名聲在外格外引人注目的藝人,在京城不好呆,只好南下江浙另謀生路。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