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蒙克:绘画的不可替代性

2015-03-02
来源:新京报

《蒙克与摄影》

作者:阿尔内·埃格姆

版本: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

爱德华·蒙克(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本图是他的自画像。

蒙克代表作《呐喊》。

爱德华·蒙克是后印象主义画家群中成就非凡的大师之一,也被人称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画风与荷兰画家凡·高的画风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的作品都蕴藏着画家本人强烈的主观感受。但蒙克的画阴郁、沉静,喜欢描绘人类精神中的负能量。凡·高的画则热烈、狂野,描绘的多是人类精神中的正能量。他们虽然是现代绘画的先驱,却仍然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也可能是兼具传统大众匠人精神和现代个性艺术家观念的最后一批大师。

在蒙克的绘画中寻找前辈大师的影响的著述可以说已经数不胜数。但本书作者阿尔内·埃格姆身为挪威蒙克美术馆的总策展人独辟蹊径,利用蒙克遗物中大量的照片来揭示摄影带给画家的影响。蒙克对摄影技术怀着复杂矛盾的感情,他既灵巧地利用它,又贬低它的艺术性,并从中开创出一种与照片在表象上具有某些平行对应,但内在含义却大相径庭的绘画风格。本书旨在揭示这一复杂纠结的过程。

1 摄影术无法展现天堂或地狱

鉴于爱德华·蒙克所处的时代,论述蒙克与摄影的关系肯定不仅关乎画家本人的风格,也关乎他那个时代摄影术的发明对绘画理念的冲击。因此《蒙克与摄影》这本书自然而然地关注于下面这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主题:一个关于蒙克作品中摄影元素的特殊性主题,另一个是关于现代美术与摄影关系的普遍性主题。对于第一个主题,本书采用大量图例(蒙克的画和摄影)来细致地梳理其中的联系;对于第二个主题,本书只是在第二章“摄影与感知”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引用了几位著名批评家的话来阐明它,之后就将它内化为一种基础理论而不动声色地运用在全书中。并且被蒙克用一句格言所概括:“照相机终究不及画笔和颜料——它无法展现天堂或地狱。”

众所周知,摄影术的发明直接促使了现代艺术的诞生,特别是印象主义作品的涌现。摄影接管了写实性创作这块画家们的主要领地。画家为了与摄影师竞争视觉艺术的地位就要另寻新路,从头开始做最艰苦的探索。早期印象派画家如马奈、莫奈、修拉、塞尚等首先得到了一系列颜色理论和新颖的图像观念,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凡·高开始更注重表现创作时内心的感受。蒙克进入画坛的时候,印象派的绘画理论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高更和凡·高的作品已经给画坛注入强烈的影响。蒙克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向前开拓。而且对摄影持有一个可以称为“否定之否定”的立场:画家们这时都已不再抗拒照相机(同时也受益于照相机的工业化生产和逐渐普及),而是利用它来辅助自己创作。

2 摄影与绘画的影响永远是双向的

摄影对蒙克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风格上,也表现在画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用摄影来保存自己正在完成中的画作的影像),本书用了大量的图例加以说明。这两种摄影实验在蒙克的摄影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1、双重曝光形成的类似于鬼魂一样的透明虚影。2、近距离拍摄的大特写形成的怪异的透视变形。很容易理解为何这两种技法如此受蒙克的青睐,因为这两种技术都能有意识地再现艺术家内心某种特殊的感受。除此之外,蒙克利用摄影机做了大量的简便的构图实验,以此沉淀、净化自己绘画的主题。而且有趣的是,蒙克利用摄影为绘画做的实验也直接启发了其后的摄影家们。因此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摄影与绘画的影响永远是双向的,视觉艺术的未来仍然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蒙克对摄影的态度始终不太严肃。这不仅因为绘画实践在他心中有神圣的地位,而且他认为新绘画中有一种深邃、神秘的心理力量等待自己去发掘。正像书里所说:“他反对艺术中的摄影现实主义,追求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基于记忆,但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最终成为观赏者的回忆。这是这种艺术形式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说要使画作本身成为回忆,那它带给观者的就不仅是画中之物的形状,还要带着某种意境或者说诗意。当然,现代摄影特别是数码摄影也已经拥有了非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和全新的感知力,要达到这个标准似乎已不是什么困难的。

3 本书不适于对蒙克陌生的读者

这里已经在暗示现代观众与现代艺术之间有一种全新的关系。观众要理解艺术,就不仅要面对艺术品本身,还要将艺术家本人人生经历和私密体验作为一种中介,把作品当成艺术家人生的结晶来看待。特别是那些将艺术当成生活本身的艺术家。比如拿蒙克和他那幅著名的画《呐喊》举例。大部分人可能只把它当成一幅形象古怪(像一个尖声嚎叫的木乃伊)的画,但是这幅画里却有蒙克深刻的绝望。据蒙克的友人斯科雷兹威德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克都想画出‘日落的回忆’,那落日就是凝结的鲜血。他向往着不可能,我觉得他绝望到都要皈依宗教了。但我建议他画出来,他就创作了奇怪的作品《呐喊》。”

因此,这本书既可以看作是关于蒙克与摄影的专题研究,也可以看作是蒙克的一种特殊的传记。作为了解蒙克艺术精神的碎片之一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应注意,这本书不是为那些对蒙克还很陌生的读者写的,因为其中所涉及的蒙克作品很少,也不太能代表画家的风格,只因为与摄影有关联性才被选入。而且图片太小,只能起到示例的作用,无法领略到蒙克作品真正的艺术感染力。本书唯一的遗憾是图文配合得不是那么紧密,读的时候还要前后翻动。□书评人张旋

4 绘画能更深刻表现“混沌真相”

但绘画总归有摄影无法取代之处,虽然这不是本书的主题,但却是我本人阅读本书所要获取的目的之一。可惜这个答案在书中并非显而易见,我们也能从蒙克的日记中略窥一二。蒙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如果我们想表达自己情迷意乱之际的感受,而我们在这种感觉下找到了一个对象。我们就不应该将它画成第二次再见到它的样子——这时我们的澎湃的热血已经冷却了。很明显,我们两次所见的一定不同。”在另一篇日记中(很可能是在看了凡·高画的椅子之后写的)他又说:“画的精髓不是椅子本身,而是人们看到它的反应。”以及“如果一个人开始去画事物现在的样子,那么他就永远无法捕捉到混沌的心理印象。”在我本人的观念中,我始终认为只有混沌的意识才最接近现实的真相。这里似乎已接近我的答案,就是绘画能更深刻地表现人们意识到的“混沌真相”,这是人们最原初的世界体验,它似乎还包含着人们在绘画劳动中存在的身体所有的“混沌意识”。当然这里所指出的“绘画的不可替代性”仅只是对创作者本人来说的,对观者来说是不存在的。

因此可以认为:现代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实践方式对现代艺术家本人来说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蒙克似乎也是如此理解他与绘画的关系。他说:“……艺术是一个人向他人交流的东西。所有的方式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在绘画还是在文学中,人们采用方法达到目的——自然不是目的——如果有人可以通过改变自然获得什么——一定是这样……如果艺术不是在人类打开心灵的需要挤压出来的东西,那我就不相信它。所以绘画、文学、音乐,都必须是你生命的结晶——艺术是你的生命之血。”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