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應該是高通的,“高通”卻未必是高通的。
這句看上去有點“繞口令”感覺的話,卻真實反映出了國際專利巨頭“美國高通”在中國的品牌“尷尬”現狀。
日前,一家名叫“上海高通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高通”)的中國本土 “高通公司”在京召開發布會,炮轟全球最大手機芯片供應商美國高通公司(以下簡稱“高通QUALCOMM”)的中文商標“高通”涉嫌侵權問題,引發大眾對“高通”中文商標歸屬及使用范圍的關注。
那么,上海高通到底是虛張聲勢?還是美國高通商標保護確有“瑕疵”?
PK“高通”文字商標:上海高通申請及核准在先
商標局網站(中國商標網)查詢結果顯示,截止2015年3月19日,累計已有45件“高通”文字商標提交注冊申請,其中,上海高通提交了12件“高通”文字商標申請,高通(QUALCOMM)提交了4件“高通”文字商標申請。
從商標效力來看,上海高通提交的“高通”文字商標中,已經有7件被核准注冊,而高通(QUALCOMM)提交的“高通”文字商標中,僅有1件被核准注冊。
從申請時間來看,上海高通最早於2004年10月12日首批提交的3件“高通”文字商標,於2008年3月28日全部被核准注冊,分別屬於35類、38類和42類。
而高通(QUALCOMM)最早於2007年4月19日提交的“高通”文字商標,於2010年2月7日被核准注冊,屬於9類,保護范圍限於“光學品及單晶矽等”。
由此可見,單純從申請時間上來看,上海高通確實申請在先且獲得核准商標注冊也在先。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高通(QUALCOMM)就一定涉嫌侵犯上海高通的商標權呢?
也不盡然。高通(QUALCOMM)自己也擁有一件“高通”文字商標,只要高通自己或合作夥伴、手機廠商使用的范圍在其商標核准注冊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之內,就不會涉及侵犯上海高通商標權的問題。
只有高通及其合作夥伴、手機廠商使用“高通”文字標識的領域或范圍踏入上海高通所持有商標的保護范圍,才有可能涉嫌侵犯上海高通的商標權。
高通品牌中國之“殤”:不重視中文商標申請是“病根”
相信很多公眾很難理解或相信,美國專利巨頭高通(QUALCOMM)會主動侵犯國內“不太知名”的上海高通商標權。
要知道,來自於美國的高通(QUALCOMM),自身的知識產權素養、積累及品牌保護意識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為什么高通(QUALCOMM)會在“高通”文字商標注冊申請上給人“慢半拍”的感覺呢?
問題的核心可能在於:高通(QUALCOMM)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和品牌保護策略出現了“跑冒滴漏”現象。
商標局網站(中國商標網)查詢結果顯示,截止2015年3月19日,高通(QUALCOMM)已經累計在國內提交了577件商標注冊申請。數量之大應該足以讓人“無話可說”。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高通已提交的577件商標注冊申請中,含有中文字符的商標累計僅28件,占其商標總量的比例不足5%。
事實上,高通(QUALCOMM)在國內提交的注冊商標申請大多數為英文字符商標以及圖形商標。其中,英文字符的文字商標高達88%,圖形商標為7%。
簡單說,高通(QUALCOMM)這種商標保護策略說明:
首先,高通(QUALCOMM)商標保護策略僅以美國市場誕生的商標為重點。這反映在商標保護策略就是,凡是在美國市場申請的商標,都同步在中國申請商標保護,這也是很多跨國公司的品牌保護慣常手法。
其次,高通(QUALCOMM)“骨子裏”在國內並不重視中文商標的申請保護。這從其“高通”文字商標的申請時間上也可以得到印證。
高通(QUALCOMM)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當時,高通(QUALCOMM)與北京郵電大學成立研究中心,並與廣東南方衛星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簽署相關協議。
2001年08月09日,高通(QUALCOMM) 在中國北京成立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實體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02年初,中國聯通在全國使用高通(QUALCOMM)研發的CDMA網絡,高通的產品和技術全面進入中國通信市場。
但是,從商標申請上來看,高通首次提出“高通”文字商標注冊申請的時間為2007年4月19日。也就說,高通(QUALCOMM)實際上是在進入中國第7個年頭時,才開始提交中文商標申請,相繼提交注冊的中文商標包括“高通”、“驍龍”、“生而移動”、“全線通”等。
回到“高通”二字的由來,相信最初高通(QUALCOMM)在中國公司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時,應該是取了“QUALCOMM”的諧音。
不過,由於高通中國公司只是子公司,最初其在高通(QUALCOMM)內部的地位和影響力應該有限,致使很多品牌保護的工作可能是由“總部”直接操辦或按照“總部”的要求辦理。
當然,這也反映了高通(QUALCOMM)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程度不夠高,與此同時,這還可以在高通(QUALCOMM)在國內申請商標的主體上的特點看出“端倪”。
事實上,高通(QUALCOMM)在國內申請注冊577件商標,申請主體均為其美國總部及美國相關業務公司。
而其中國子公司高通無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和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居然在國內從未提交過一件商標注冊申請。
由此可見,高通(QUALCOMM)遭遇“高通”文字商標流失之痛的根源在於:本土化不夠以及對中文商標注冊保護重視不足。
而高通(QUALCOMM)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這一大“敗筆”或“教訓”,應該引起那些已經或即將踏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們予以重視和警醒——“別只顧著保護英文品牌,而讓中文品牌落入他人手”。
至於上海高通與高通(QUALCOMM)之間的商標爭奪戰,最終會以何種方式收場,相信不外乎有兩種可能:“繼續僵持”或“握手和解”,而握手言和必然會涉及到商標收購轉讓或商標許可授權。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 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