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亞投行讓樸槿惠面臨多重糾結

2015-03-23
来源:觀察者網

  3月12日,英國宣布加入亞投行,留下冷峻而又意味深長的背影,美國人則感受到了一記耳光。

  作為美國第一“親戚”,英國大大咧咧地任性了一把,再也不像伊拉克戰爭時期那樣跟著美國鞍前馬後,冒天下之大不韙卻啥好處沒有,自顧自找好日子去了。還附贈半透明遮羞布一塊——“只有加入亞投行才能更好地監督它!”英國如此,其他老牌列強也不必再矜持,法德意緊跟其後宣布加入。唯有美俄仍“巋然不動”,這樣的心態誠然可以理解。在這兩位上一屆的世界霸主看來,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正在用一家銀行“拉幫結派”,即便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在內心層面,暫時仍接受無能、“走動”不了。

  再把視線投向昔日的亞太冷戰最前線。這一突發的“亞投行門”雖然發生在大西洋,真正的壓力卻橫跨半個地球施加到了太平洋這邊,一夜之間讓韓國和澳大利亞這些小兄弟,陷入了極度的糾結。

  他們無法像英國那樣任性。韓媒報道樸槿惠已下決心,青瓦台立刻辟謠。虛實之間,人們不難感受到青瓦台裏那顆煎熬的心。距本月末的申請截止日期還剩不到兩周,樸槿惠總統到底在猶豫什么?細心體會,不難發現她確實面臨著多重糾結。

  糾結第一層:身份

  對於美國來說,英國決定加入亞投行,只是為了一己私利的任性之舉。按照強世功的說法,英帝國是人類史上最不顧政治責任、只顧商業利益的帝國,一向如此,衰落之後就更如此。同為盎格魯薩克森種族的美國統治集團無法和英國人計較,英國人的意思:我就是要去掙它一大筆。但韓國不同,身處亞太冷戰前線,政治上是美國的扈從級別盟友,但與中華文化圈剪不斷理還亂,在當下這樣的關鍵時刻,一旦果斷選擇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絕不僅僅意味著商業利益,更像是對美國的背叛。

  韓國和日本的處境也不同。日本和中國本來就不睦,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與美日主導的世行和亞開行是事實上的競爭關系,日本只能借此機會向美國表忠心,一再重申不會加入亞投行。

  曆史與地緣夾縫中的韓國,身為美國“亞太再平衡”重要戰略支點,既沒有英美之間的血脈聯系,又不願同日本一樣“孤注一擲”。入不入亞投行,始終要看美國臉色。

  英國的迅速表態讓韓國一度躍躍欲試。3月13日,也就是英國宣布有意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第二天,韓國企劃財政部副部長周亨煥表示,韓國正在考慮是否需要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有人更迫不及待,18日下午,韓國《首爾經濟日報》甚至爆料“韓國決定加入亞投行”,不過韓國官方隨後進行了否認。

  糾結第二層:位置

  美國心心念念“重返亞太”,從未忽視過三八線之南的韓國,將其視為“冷戰”前線。自去年10月,中國成立亞投行以來,美國通過遊說、警告等方式,私下勸說對加入亞投行醞釀已久的韓國,不要參與其中,這著實讓青瓦台百般糾結。

  美國顯然認為亞投行意在削弱美國主導的世行和亞開行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美國更擔心中國此舉將會對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威脅美國的全球利益。並且讓美國人在“理”上也會失去優勢。亞投行旨在促進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這讓美國很難再以“中國不承擔地區責任”為借口批評亞投行的倡議。

  近一段時間,美國在朝鮮半島可謂煞費苦心。除了在亞投行問題上多次派出重量級官員向韓國施壓外,在軍事上也沒有放松,執意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THAAD),把美國在亞太地區所有的傳感器、導彈攔截器和通信設備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全面且統一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美國稱此舉是為了在朝鮮導彈升空之初就將其擊落,但朝鮮的導彈實力足以讓美國人如此緊張嗎?這塊遮羞布比英國人的質地好到哪裏去?

  如此微妙的戰略地位將韓國再次推向兩難境地。如果在剛剛開始的“亞洲世紀”裏,錯過成為區域重要經濟組織創始國的機會,必將失去諸多發展優勢;但長期生存於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之下,韓國如果義無反顧投入中國人主導的新秩序,又如何面對國內長期親美的政治氣候?雖然風動,只能心動。

  糾結第三層:家恨

  除了國家利益,韓國總統樸槿惠和美國之間恐怕還有些微妙的“私人”關系。

  出生於1952年的樸槿惠今年63歲,至今單身的她,選擇了“嫁給韓國”。樸槿惠曾在競選演講中懇求“請幫助我開創一個新的時代”,這樣的抱負從一位溫婉柔弱的女性口中說出總是讓人難忘。

  許多人在介紹樸槿惠時總不忘提一句,“她不是普通的女人,她是樸正熙的女兒”。不妨把時間倒撥到1979年10月27日淩晨,27歲的樸槿惠被電話鈴聲驚醒。電話那頭傳來消息:父親樸正熙被情報部長金載圭刺殺。在後來的回憶中,樸槿惠說,她聽到父親死訊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前方(指三八線)有無異常?”總統秘書室長回答:“已經下達戒嚴令。”這段故事在韓國廣為流傳,通常用來佐證冷靜睿智的樸槿惠是“天生政治家”。不過,樸正熙之死的內情至今仍無定論。

  連任5屆總統,執政長達18年的樸正熙,以鐵腕帶領韓國實現工業化和經濟騰飛,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但同時也被反對勢力詬病為獨裁統治。1979年,隨著反對黨勢力的崛起,美國政府與堅持自主路線的樸正熙陣營矛盾激化。

  20世紀90年代初朝鮮曾創作電影《民族與命運》敘述這段曆史,對樸正熙之死的內情解讀是:為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撐腰的,正是美國人。

  曆史背後的真相,也許沒有人比樸槿惠更清楚。時光流轉,韓國再次需要做出選擇,樸槿惠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嗎?2013年,峨山研究院成員訪問觀察者網,不無激動地回憶樸正熙強國之路,以韓國造船等重工業為例,指出“願景、創業精神和領導力”正是今天韓國與中國應該共享的精神。

  樸槿惠繼承父親遺志,在競選總統時候宣稱要為朝鮮人種下夢想,但她的肩上有夢魘。韓國政治生態素有非黑即白與報複傳統,黨派之間,在野即無條件反對,上台即不擇手段報複。雖有金大中等人的“大和解”努力,但積習難改。武斷改變前任政府的政策和實施政治清算幾乎成為慣例。

  選擇亞投行,並不意味著選擇背棄美國。韓國人完全可以像英國人一樣行事,此事如果由諸如李明博一類親美右翼領導人來做,比樸槿惠更容易。右翼親美政府選擇亞投行,在美國人眼裏如同英國人的投機。但樸槿惠如果這樣做,勢必更加觸動國內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神經。一旦做出選擇,未來可能面臨國內政敵的發難,甚至面臨卸任後的政治清算。

  表面的糾結

  盡管“內憂外患”,但從韓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戰略出發,廣闊的亞洲市場讓韓國無法不動心。按照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的統計和預測,2013年東南亞、南亞和大中亞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約為4500 億美元,今後十年能夠保持大約7%的增長率,到2025 年這三個地區總計基礎設施投資花費年均將超過一萬億美元。

  韓方遲遲不做決定,曾對外宣稱是出於對管理層面的細節考慮。韓方擔心如果中國在亞投行中占有絕大多數股份,可能會發生韓國即使出資不少也無法參與決策過程的情況。

  在投票權等一系列細節上,韓國這樣的高人均GDP的國家勢必要考慮在投票權上是否“合算”。如果人口數量所占權重較大,韓澳即便出資較多,在亞投行的治理投票中也很難起到決定性影響。

  國家之間,利益永恒。但如果韓國真的僅僅是在管理細節方面有所顧慮,那這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順應時代潮流才是決策的最大根據。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炅煥曾在去年10月22日表示,“若韓中雙方能通過對話縮小在一些問題上的意見分歧,我認為韓國並沒有不加入亞投行的理由。”

  我們不妨也將此看作一個借口。在中美新秩序的背景之下,要給面子也不能明目張膽地給,不給面子也不能明目張膽地撕。每個國家都有表面的理由,但一切表面理由對樸槿惠都沒有用,只要她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她就必須為韓民族的未來做出正確的決斷。所需要的只是政治智慧和中國人的理解與支持。

  在樸槿惠總統焦灼的心靈之外,是浩浩湯湯的東亞大勢。崛起中的中國,以自己的邏輯呼應亞洲地區強烈的發展訴求,這個訴求是美日體系所無法滿足的。韓國《中央日報》16日報道已經指出:韓國加入亞投行,意味著在一個有40多億人口的地區擁有更多機會,意味著將投身於亞洲建設的熱潮。

  清醒的韓國人已經摩拳擦掌,只等總統。但這一次,樸槿惠真的很難。(作者:關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