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財政步入新常態:調控思路方式在創新

2015-04-14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面對著愈加復雜的宏觀形勢,財政也正在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以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

  對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去年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曾指出,要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堅持底線思維,注重供給管理,堅持精準發力,另外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調控合力。

  另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財政的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建設大國財政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財政宏觀調控在創新

  目前,財政工作呈現了新常態: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財政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深刻介入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財稅改革將發揮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公眾對預算規范管理、公開透明的要求越來越高等。

  所謂堅持底線思維,就是正確看待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定力,只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就業穩定、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就不采取短期政策強力刺激經濟,而是著力穩定市場預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今年,國家調低經濟增速預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為7%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為1000萬以上。而為化解存量地方債務風險,財政部已經下達了1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未來置換債券規模或繼續擴大。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力。如今年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中央財政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元。另外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措施,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資規模,今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

  在供給管理方面,財政調控思路是克服過多依靠需求管理的思維慣性,統籌做好供求兩方面的調節。主要包括通過進一步破除行政性壟斷和管制壁壘,促進企業的自由進入和退出。支持補足短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養老健康、信息消費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等。

  另外,財政宏觀調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財政部去年以來,多次對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并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支持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發揮財政政策的精準調控優勢。

  此外,財政的宏觀調控創新還體現在綜合運用稅收、補貼、政府采購等政策工具,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等調控手段的協調配合,形成調控合力。這從近日對二套房的營業稅優惠政策和住房貸款政策同時調整中可以看到。

  大國財政建設迫切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金磚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的成立,意味著財政的國際化進程在加快,而這勢必成為財政新常態。相應地,全球化背景下選擇財政政策也將是財政的一種新常態。

  樓繼偉也曾表示,要樹立大國理念和全球意識、安全意識。即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堅持合作共贏,落實正確義利觀,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把財經政策設計放在全球治理框架下統籌考慮,通過廣泛開展經貿技術互利合作,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網絡。

  建立大國財政的另一大表現,就是加快推進由我國主導的國際多邊機構的組建,運籌好與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財經關系,充分發揮我國在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的影響力,深耕亞太、經略周邊,努力尋求同各方利益的會合點。

  今年的財政主要工作中,就包括完成亞投行、金磚開發銀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等籌建工作。另外,大國財政還包括支持國內企業整合力量,抓住合適時機,在全球范圍內爭取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項目,收購優質企業、營銷渠道、核心技術,吸引一批高端人才,轉移國內部分富余產能。

  此外,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增強話語權,維護國家權益也是大國財政的體現。比如中國將積極推動世界銀行[微博]、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農發基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等國際經濟金融組織改革進程,促進國際經濟秩序向有利于我國的方向發展。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積極參與旨在重新界定稅收規則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發出中國的聲音,使未來國際稅收規則更加有利于維護我國權益。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