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央11部門計劃購車預算為零:自有資金調劑

2015-04-20
来源:京華時報

  購車預算為零卻仍能購車,折射出全口徑預算還有繼續細化的空間。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收支兩條線的管理。

  今年中央部門所曬賬本中,首次公布了公車的詳細“家底”。在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和公車改革推進的背景下,截至18日,已公布預算的102個部門中,只有24個部門列出了2015年購車預算項目。然而,有媒體發現,其中11個部門今年有購車計劃,卻沒安排相應預算支出。如教育部今年擬購203輛公車,但其公車購置預算費用卻為0。

  購車預算為零的部門何以能購公車?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給出了一個答案:“現在中央部門的行政事業性資產和財產經營收益還沒納入預算管理。中央部門通過出租房子等產生的收益,就作為‘自有資金’由單位開支。”無需向中央財政伸手,通過自有資金調劑購車,固然不會增加中央財政負擔,但也引出了一個新問題:這些自有資金該如何認定?是否也應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范疇?

  中央部門和系統不是營利性機構,其機關經費和財產經營收益要么來自財政預算結余,要么憑借國家賦予的權力和信譽獲得。因此,從本質上看,部門的自有資金也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即使按照現行全口徑預算的要求尚未列入其中,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游離于國家預算管理之外,只會給部門自有資金蒙上“部門小金庫”色彩。

  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中央各部門各單位的全部預算外收入就被要求納入預算管理,收入全額上繳國庫,支出通過公共財政預算或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中的重點之一,也是進一步推進預算改革。將一般公共收支、國有資本、社會保障資金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納入全口徑預算,目的就是不再允許有預算外資金存在的空間,努力提高預算的覆蓋面和透明程度。

  購車預算為零卻仍能購車,折射出全口徑預算還有繼續細化的空間。目前的全口徑預算,只是初步搭建起了政府怎么花錢的監管框架,但對部門的存量資金和名目繁多的經營性增量資金如何管理,還缺少抓手。讓全口徑預算真能管住錢,需要盡可能把仍游離于預算管理之外的部門自有資金也包括進來,防止監管空白處成為三公經費外溢的源頭。

  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收支兩條線的管理。部門對自有資金的支配權過大,有可能導致對預算的管理失去意義。購買公車預算為零,即無需預算審查,但實際上公車支出并沒降低。而且,部門單位到底有多少車需要淘汰更新,也很難掌握。因此,即使部門自有資金一時難以納入預算管理,至少也應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通過支出審批,遏制部門無序使用自有資金的沖動。

  全口徑預算需要完整,收支兩條線管理需要剛性。如此,部門預算安排才可能逐漸趨于合理,并讓公眾信服。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