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任四爺」——這是附近街坊乃至京城人,對於溥任的一種親切稱呼。多年來,溥任始終居住在京城一幢古老的舊宅。他性格內斂,平常跟附近居民交往不算太多,但同住一個胡同生活的百姓,見面短不了彼此打招呼,從沒人把他看做與眾不同的「皇族」。一個厚道的老實人——這是街道鄰里公認的。
即使在夫妻關系上,溥任也十分禮讓賢內助。其妻金瑜庭是原清末內務府大臣世續的孫女,遺憾的是1971年不幸病逝,這使溥任一度異常孤獨。1975年,一位年過五旬卻仍然獨身的文雅女子張茂瑩,與他喜結良緣。夫妻二人琴瑟和睦,共同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時光。親歷社會巨變的溥任,對於皇族的演化,看得很透。數十年來,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新社會,甭管是誰,都要自食其力!」
「皇弟」奇特的文物及書畫癖
有人評價他是個「怪人」,溥任確有兩個「怪癖」。一是,出門騎車一趟,必到書店瀏覽一遍,買書之后才肯歸家,不然不算出門。二是,大凡走出街門遛彎兒,總低頭留意腳下,每見路上有石頭,無論什麼樣必彎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沒完。街坊有人開玩笑地說,四爺,您是在練腰功吧?也有人不解地詢問,四爺什麼寶物沒見過?怎麼迷上普通的破石頭啦?
熟悉溥任之人,都素知其山水繪畫,落筆大有古風,書法尤工楷書。一次前去拜訪時,他正低頭專心繪畫,見賈英華走進屋,隨即微笑著自謙地說:「哎,我這稱不上繪畫,只是臨摹而已。要說畫得好的話,還得說是我二哥溥杰。」
溥任的書畫先后在日本、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過展覽,頗受海外華僑歡迎。他出國前不舍得購置高級西服,僅買來一件便宜西服,才花了二三百塊錢。賈英華曾當面調侃說,這和民工穿得差不多,他笑而不語。然而歸國之后,他卻把書畫展所得全部捐獻國家。暮年的溥任用其書畫作品所籌善款,建立了「友之獎學金」,以資助少數民族學校貧困子女。每當有人詢問起此類善事,溥任總是毫不掩飾內心的欣喜,點頭稱是。多年來,溥任陸續向國家歷史博物館等處捐獻珍貴文物,累計達上千件以上,任何一件都堪稱價值不菲。相形之下,其生活卻極為簡樸,每逢參加文史館活動時,短途總是騎自行車,遠途則乘坐公共汽車。
特殊的文史貢獻
倘說起溥任一生最重要的貢獻,無疑是他晚年的文史著述。
數十年來,賈英華記不清多少次造訪溥任那幢位於蓑衣胡同內的獨門小院。若非親眼所見,誰也不相信嗜書如命的溥任,居然沒有一間專用書房,始終以夫妻二人一間不大的北房臥室兼作書房。他在如此窄小的房間卻撰寫出不少獨具文史價值的著述。
歷經數年考證,溥任還精心整理了父親載灃所著《使德日記》,又先后發表了諸如《醇親王府回憶》、《清季王府飲食醫療偏見》、《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等一系列頗有歷史價值的文史資料。一次長談之后,溥任瞇縫著雙眼,笑著對賈英華說,他早在廠橋小學臨近退休之際,便經常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四處奔波,蒐集各種歷史資料以及古籍,打算退休后撰寫一些晚清文史資料。他說得再清楚不過:「人活一世,就要留點兒東西。這些文章需要大量歷史佐證,如果僅憑記憶和傳聞,胡寫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