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珠三角港商4年再少6000 間

2015-04-29
来源:香港商報

劉展灝認為內地政府對產業改革太快,會打擊製造業發展。

  【香港商報網訊】珠三角地區的製造商近年來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如成本上升過快、外圍經濟低迷等;在中國製造業大環境持續轉變情況下,港資廠商如何自處呢?香港工業總會(工總)主席劉展灝對此表示,過去4年珠三角的港資廠家已消失四成,若不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企業遭汰弱留強不可避免。他預期未來4至5年內,香港在內地設廠的商家會繼續減少,但由於08年金融海嘯之後已經7年,收縮高峰期已過,預期收縮規模加結業(包括搬廠)會減少20%左右,即未來4年大概還有約6000間港商會消失。香港商報記者 周倩穎

  港商轉型能力兩極化

  春節前後,多間知名製造企業設於中國的工廠傳出搬遷或罷工消息,雖然政府強調,目前並無出現外資撤遷潮,但不能否認,內地製造業大環境現況仍堪憂。

  根據豐最新數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3月份終值為49.6,而4月份初值低至49.2,創12個月以來新低。具體至珠三角地區,工總於今年2月發布的珠三角製造業港商研究報告顯示,珠三角香港製造企業的現狀呈兩極態勢,在較發達城市投資的港商更具轉型升級動力乃至擴張業務至其他內陸省市,而較遲(2009年後)在東莞等地設廠的企業則對轉型感到力不從心,很多中小型企業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依舊保持一貫經營策略的企業佔四成。

  珠三角港商消失40%

  面對這種境況,劉展灝認為,企業必須在技術上加強自主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建立品牌優勢;若做不到,被市場淘汰也是在所難免。他稱,上一次工業總會發布珠三角製造業港企報告是2012年,至這次報告的4年間,統計得出的珠三角地區香港廠商從5萬餘間降至3萬餘間,淘汰率近40%。

  關於勞動力方面,工總的報告指出,人才供應事宜是珠三角港商面臨的最大挑戰,具體表現為招工難、勞工成本升幅高、勞動力不足等。劉展灝更指,內地政府出臺的勞工保護條例為廠商帶來不少難題。如政府要求工人每年工資升幅達10%至20%,還要額外為其繳納高達工資45%至50%的各項保障金。劉展灝認為,近期製造業就業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即是內地工人工資上升過快。

  成本升和政策束縛大

  另外,政府要求企業允許員工代表參與高層決策會議,亦令廠商擔心公司內部機密外洩。其他勞工問題還包括近年發生頻率增多的員工罷工、怠工行為。基於以上幾點,擁有更多員工從各方面而言都不再是優勢,劉展灝無奈歎道,「港商不僅不敢加大投資,很多甚至以削減人手、縮廠為目標。」

  劉氏所言非虛,3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數據的確反映製造業有縮廠趨勢。作為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3月份本是傳統製造業的復工季,然而根據匯豐/麥凱德本月初公布的PMI,3月中國製造業就業率分項指數為47.4,為拖低該月PMI終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且3月裁員幅度為去年夏季以來最大。麥凱德經濟師菲茲曾解釋,3月就業率創7個月新低,主要是由於企業採取收縮政策所致;或是採取凍結職位的方式,不再填補員工辭職導致的空缺。

  提升技術含量及品牌

  對於內地製造業成本上升,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建議,中國不應與東南亞進行成本競爭,相反,要調整產業結構,將產業結構上移,與東南亞低端製造業形成產業鏈互補。巫伯雄認為,低技術含量的製造業轉移至東南亞的境況會持續10年以上,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迅速,工資增幅每年達7%至8%,而東南亞的投資環境亦逐漸好轉,受到其他地區的企業青睞。

  除了成本上升,珠三角製造業港商還面臨其他內憂外患: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內地員工無論技術還是管理上都從港企、外企身上學到不少,再自己獨立出來開廠時,便從港商的員工變為對手。海外市場方面,雖然美國經濟有所復蘇,但歐洲、日本經濟情況不算樂觀,導致整體外圍經濟環境仍然低迷,劉展灝表示,今年的出口訂單仍是下降趨勢。

  在市場需求降低,競爭對手卻增多的雙面夾擊下,劉展灝認為,提高產品附加值最是重要。巫伯雄亦持類似觀點,他表示,中國產業結構上移其實已成趨勢,港企應跟隨趨勢,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尤其是已有品牌優勢的商家。他指,「內地在進行反貪行動之後,相信會開始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對產品的質量控制會更加嚴謹。」

  部分下游生產遷返港

  劉展灝更提議,部分行業的港商可將產業鏈下游的製造部分遷回香港,倚靠「香港製造」這塊招牌。根據香港貿發局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的一份內地中產消費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有九成左右內地中產消費群體,在選購小型家庭電器及消費類電子產品時,認為香港品牌屬於中檔或以上類別,一線城市的消費者認可度更高至97%。劉展灝指,「雖然在香港設廠成本仍高於內地,但參考德國、瑞士兩國,人工成本比香港更高,但別人有技術和品質保證,就會有客買,就會有利潤空間。」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