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綜合

應對專車拼車攪局 出租車改革出初稿

2015-05-22
來源:香港商報網綜合報道

  交通運輸部:出租車行業改革正征求各方意見

  交通運輸部服務司副司長王水平21日表示,出租車改革牽涉方方面面,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出租車行業改革進展。目前,交通運輸部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工作小組已經拿出出租車行業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見,抓緊修改。

  王水平說,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指導意見將堅持屬地原則、問題導向,重點圍繞出租車服務、構建多元化服務體系、出租車運力規模管理、經營權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價格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等方面,以平衡各方利益關系。同時,鼓勵新興業態在出租車行業的發展。

  對于前不久浙江義烏實行的出租車行業改革,王水平給予肯定。他表示,支持義烏積極、穩妥地推進出租車行業改革,作為交通運輸部,支持義烏這樣的地方先行先試,為全國出租車行業改革提供借鑒和示范。交通運輸部密切關注義烏出租車行業改革的實施效果。

出租車醞釀改革

  或從價格與數量管控“雙管齊下”

  5月18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今年將出台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指導意見。事實上,包括義烏、湖北等多地已經開始試點出租車行業改革,全國范圍內的出租車行業改革已“箭在弦上”。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認為,國家層面出台的指導意見或許將從數量管控來入手,改革方向應該引入市場力量,政府對于打車軟件的管理不應是禁止,而是適當的進行引導和規范。

  交通專家徐康明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出租車行業改革應同時調整價格管控和數量管控機制,建立動態數量管控機制有助于緩解高峰期的“打車難”,司機和乘客都是受益者;而價格動態管控機制,可以有助合理調節份子錢和計價費用,保證基礎從業者的收入,調動其積極性。

  “專車”爭議中前行

  規范發展比高速擴張更重要

  與普通出租車相比,“專車”自面世起就毀譽參半,2014年12月以來,近百輛“專車”被北京、上海等城市道路管理部門宣布為非法經營。多地交通管理部門公開表示,正在研究調查“專車”服務是否涉及更多未獲經營許可的車輛。

  在徐康明看來,專車服務是打車軟件企業為佔領城市交通市場強行推出的服務,所涉車輛主要來自于租賃公司和召車軟件公司等。

  據公開數據顯示,1995年北京市的出租車數量為5.6萬輛到2012年卻達到6.6萬輛。北京“十二五”交通規划中也將出租車總量繼續控制在6.66萬輛以內。2015年以前,北京市出租車公司沒有投入新的運力。

  以北京地區為例,城市出租車數量水平的停滯與高速增長的需求形成矛盾,巨大的市場空間讓“專車”有機可乘。

  為此,交通部在今年1月8日的表態中,肯定“專車”服務的創新性,同時,也對“專車”是租賃車輛的政策紅線進行了界定,禁止私家車接入平台參與經營。這不僅成為專車合法化道路上的關鍵時點,也讓擁有大量租賃車輛資源的租車公司嗅到了商機。

  1月29日,擁有6萬台租賃車輛的神州租車宣布挺進專車領域,三個月後,同為國內大型車輛租賃公司的一嗨租車也緊隨其後,開營專車業務。至此,專車市場上,不僅有打車軟件起家的滴滴快的;更有手握大量租賃車輛資源的易到用車、神州租車等租賃公司。

  有業內人士表示,打車軟件通過瘋狂燒錢一年就穩定了前兩大巨頭這一格局,但專車市場情況則更為復雜,仍處在高速增長和群龍無首的局面,因此,今年專車大戰將更加膠着。

  談及“專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徐康明強調,所謂的“專車合法化”不是讓現有的違規專車“轉正”,而是要發展合規合法、能與傳統出租車均衡發展的專車類或約租出租車,以此來滿足差異化的高品質用車需求。

  “拼車”軟件入局

  打“公益”牌規避政策風險

  伴隨着“專車”軟件的混戰,拼車軟件也開始大量涌現,記者在蘋果APP商店以“拼車”作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包括天天用車、愛拼車、51用車和嘀嗒拼車等軟件在內,具備拼車功能的軟件就達數十款,排名前幾位的軟件下載量都在百萬次以上。

  “我都是下載好幾個拼車軟件一起用”,一位家住北京東城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事先設置了家里到單位的訂單,直接生成的價格就比出租車計價費用便宜很多,再加上軟件給的各種補貼優惠等,實際支付的價格差不多為普通出租車費用的三分之一。而首單1元甚至免費的優惠也吸引眾多乘客開始接觸拼車軟件。

  為搶灘“拼車”市場,剛剛通過合並穩居打車軟件龍頭地位的滴滴快的,先是拋出主打低廉價格、以乘客為主導的“快車”業務試水;接着宣布以司機為主導的“順風車”業務也進入招募車主階段,6月1日將率先在北京地區上線。就連互聯網巨頭百度也依靠百度地圖這一資源優勢推出了百度順風車,力圖擠進拼車市場。

  滴滴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專車”和“拼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專車可以盈利且司機基本上專職,而順風車公益性很大,價格方面也很難盈利。”“快車”、“順風車”乘客所付費用都歸車主所有,平台不收取任何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益性或者說“不賺錢”並不等于合法,與“專車”的遭遇相似,拼車業務難逃脫私家車“非法運營”的嫌疑。

  “此前官方認可的“合乘”概念,需要符合順路、提供者提供服務次數有限和合乘目的由提供者發布等多個特征。”徐康明表示,目前沒有軟件平台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現有“拼車”軟件其實是利用私家車從事客運服務,超越了“合乘”邊界,是私家車介入運輸企業提供運輸服務,是一種規避手段。

  

   

[責任編輯:陳明漢]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