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南都社論:誰的命值錢,戶籍說了算

2015-05-25
来源:南方都市報

  近年不乏個案揭示戶籍制度造成社會不公正,但要說以極端的方式反映這一制度的殘酷,可能要數“同命不同價”現象。最近這一現象又有新案例,據媒體報道,河南小夥王超傑遇工友落水,他和一東北小夥搭救,工友得救兩人卻遇難。在老父親匆匆趕到青海後,卻被告知:那名東北工人是城市戶口,所以施工方賠償40多萬,而王超傑是農村戶口,只能賠償19萬多元。

  補償差別如此之大,而其依據竟是戶籍背景,這樣的決定難免讓人寒心。畢竟無論是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在救人那一刻,他們都是見義勇為者,其義舉價值的大小與戶籍身份沒有任何關聯。有媒體質疑,難道農村人的命和城裏人的命比就“不值錢”?這種疑惑頗具代表性,補償標准不應該和戶籍身份掛鉤,這是輿論的基本共識,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類似“同命不同價”的現象在各地上演,幾乎成為了一種明規則。這就提示我們,“人人生來平等,生命無分貴賤”這種價值倡導可能於事無補,把這種荒謬現象的邏輯錯誤說清楚,或許更有助於情況的改善。

  其實,分析過往的案例不難發現,各地曝光的“同命不同價”現象,對於決策者而言恰恰不是一種價值判斷,迄今為止,鮮有地方官員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敢下“農村人的命比城裏人的命更不值錢”這樣的結論。地方在為“同命不同價”決策辯護時幾乎都會提到戶籍背景,他們認為應該將其作為具體補償數額的重要參考標准,原本適用於其他領域的戶籍制度在此過程被擴大化,這種考慮並沒有充分依據,可以說純粹是出於一種政策想象。

  地方官員之所以存在這種政策想象,從主觀角度看反映出一種權力慣性,在作決策時過於隨意,客觀而言也可能對政策存在誤解。的確,戶籍制度衍生了諸多不公平的規定,比如輿論經常熱議的教育、醫療等領域,關鍵是,這些不公平與“同命不同價”並非一個層次的問題,前者是公共政策,是國家層面經過充分論證且長期積累的結果,之所以接受這種不公正,是因為暫時找不到替代的政策選項。而“同命不同價”則是近年來曝光的新鮮事,這類荒謬決策完全是地方創造出來的,宏觀政策從未在戶籍制度和“同命不同價”之間建立關聯,從一開始它就是一個怪胎,當地方官員大言不慚地拿戶籍背景為“同命不同價”辯解,戶籍制度可謂躺著中槍。

  各地頻繁出現如此荒謬的現象,可見,要想徹底改觀這一狀況,不可能寄希望於說服特定決策者,而需要從更大層面作出反思。如果要終結荒謬的“同命不同價”現象,理想的做法當然是徹底廢除戶籍制度,當上述政策想象的根基不存在時,地方所依賴所想象的“法理依據”也就消失了。但是,從目前戶籍制度的改革進程看,短時間內要徹底廢除該制度恐怕不現實,外界只能借助“同命不同價”現象呼籲改革加速。眼下有關部門可以做的或許是,就“同命不同價”現象表態,糾正地方不合理的做法,使“同命同價”成為一種國家意志。遺憾的是,過去鮮有這樣的表態,“同命不同價”不是被否定,而是被默認,民眾的遺憾與失望,與此不無關系。

  在“同命不同價”得不到糾正的情況下,輿論往往會遷怒於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的過程,就是減少附著在這一制度上的不公正現象的過程,在戶籍制度短期內無法退出曆史舞台的情況下,澄清這些誤解有助於為這個制度減負,同時,殊途同歸,從長遠看,類似的努力也有助於這一制度的改革。人民日報評論認為,“人人生來平等,生命無分貴賤應該早已成為社會共識。”我們期待更多的官員認可這種共識,更期待今後徹底告別“同命不同價”。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