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3

茫茫禹跡 劃為九州

2015-06-01
来源:香港商報

  黃帝文化的重要遺跡地——禹州逍遙觀

  【香港商報網訊】三月初三是黃帝的出生日,黃帝故里尋根拜祖,全球有近萬華人前往朝拜。相傳黃帝活動主要區域在具茨山脈,具茨山南麓為禹州,山之陰為新密與新鄭市。禹州境內植被茂密,森林古樹,山重水復,三峰連景,群山環繞,是有熊部族重要的傳說遺蹟地區。近日,記者跟隨中原智庫研究員一行走訪禹州,考察有關黃帝文化遺蹟。香港商報記者 香羽 特約撰稿 陳思樺

  黃帝之墟在禹州

  禹州這個人文的沃土,無論遠古或黃帝時期,都曾經為推動中國歷史的進程做出過突出貢獻,禹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資深考古專家八十六歲高齡的教之忠先生講起黃帝文化,精神矍鑠。他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夏商時期的地圖部分這樣標明:有熊地域內有兩大地貌特點,「南有潁水北有大隗山」。《漢書地理誌》載:「河南郡有大隗山,在禹新密三縣也」。北魏時大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載「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地名誌》載:「具茨山就在禹州北部,從萇莊北部的蒼翠山起蜿蜒東南行在淺井北的大鴻寨山分為兩支:一支經無梁延續出境在新鄭長葛兩市交界處消失;一支由無梁南部朱閣、郭連進入許昌,可見有熊部族活動的主要區域就在今禹州北部大隗山以上,潁水以北,蒼翠山以東,古城、郭連以西,大約七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

  考察途中,中原智庫主任陳思樺先生向隨行人員講述了一個美麗動聽的故事,他說,相傳少典的次妃附寶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雷雨光電纏身,結果附寶感而受孕懷胎二十五個月,生下黃帝名雲,倍受少典國君的喜愛,就帶著他和附寶一同住在潁水河邊,附寶天生麗質,被人們呼為美姬,她常在潁水邊洗衣淘菜,人們就把這條河叫姬水,黃帝也以姬水為姓,名姬雲。具茨山下有條具茨河發源於無梁龍門溝流經古城、郭連、山貨而注清異河,也叫異水就是史書記載的姬水,古代同義假借以異代姬演變成了異水。黃帝在禹州現存的各種遺蹟幾十處被稱為「黃帝遺蹟群」。戰國莊周「《徐無鬼篇》所說的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具茨山就位於禹州境內,見廣成子於崆峒山,廣成子廟,風后頂,迎風閣等傳說和遺蹟。黃帝之墟就在禹州。

  教之忠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禹州境內北部的具茨山脈,西部的大鴻寨,是以黃帝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黃帝有親緣關系的方雷氏部落、大鴻氏部落、風后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黃帝的姻親方雷氏部落領地在禹州西部的方山。重要軍事力量一大鴻部落,在城西大鴻寨山區。協助黃帝戰勝蚩尤的重要軍事首領--風后氏部落,也在禹州。現禹州城區還有「迎風閣」,風后輔佐黃帝有功,封其食邑於此,也有「迎送風后」之說。

  禹州城西北,黃帝問道於崆峒山。黃帝暮年攜元妃嫘祖娘娘,退隱逍遙觀。至今問道處、得道庵、廣成子廟和「大仙觀」等黃帝問道遺蹟尚存。特別是綿延四十餘公里的具茨山脈,禹州境內三十餘公里。僅淺井鄉,黃帝各種遺蹟勝跡幾十處,被史學界稱為「黃帝遺蹟群」。

  人類從此走向文明

  黃帝時期,大到社會制度,小至日常用品,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房屋,由樹枝樹葉改為泥土石頭,居住材料的轉變,使人們由游動改為固定。村莊就是這樣形成,由村莊發展為城市。衣裳由赤身裸體向獸皮或綢緞過度。尤其是中國絲綢統治世界4000餘年;兵器,由石塊取代弓箭;陣法,隊形和兵力;音樂,笛、簫、琴、瑟等樂器,把人類聲音劃分為五個音階;器具,陶器;井田,周圍八家都是私田,當中一塊是國家財產。由八家合作耕種,收割的糧食歸政府所有。除此,嫘祖發明養蠶抽絲做成綢緞外,倉頡造字,隸首發明算術,容成發明歷法等發明使人類從此走向文明。據傳,倉頡造字當天,天上落雨般地降下糧食,入夜鬼神痛哭。

  潁川、潁河、具茨山脈,這些地理已成歷史文化的符號,使禹州更加充滿神秘和傳奇。口口相傳也好,遺蹟也罷,禹州不僅是當年黃帝的發祥之地,也是一個人間樂園。史籍記載,黃帝在位100年,沒有盜賊,沒有毆斗,人與人之間,謙和禮讓,就連虎豹都不胡亂吞噬其它動物,蒼鷹飛鵠都拒絕捕捉地上的雞鴨。尤其禹州北大鴻寨古長城,相傳是黃帝愛將大隗所建,其周圍又發現大量文字元號、巖畫等重大考古發現。這些文字元號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黃帝玄孫大禹繼天子位后,國號夏,禹州成為最早的奴隸制王朝的國度。中國的夏歷也叫農歷始於夏。大禹訂車制,立貢法,建學校,做夏樂,提倡養老,令行薄葬,實行「五音聽治」。大禹時代,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積,私家有九載之貯」。《左傳》襄公四年載「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中原智庫主任陳思樺先生在禹州考察結束時賦詩一首,紀念先賢。

  《禹州感懷》

  當年黃帝封方山,

  天下文化看潁川。

  廣成聞道逍遙事,

  大禹耒耜定中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