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北大清華互掐,教育部怎么辦?

2015-07-01
来源:凤凰网

   作者:葉鵬

  輿論戲謔背后,實則是公眾的“愛之深,責之切”。畢竟,歷史上的北大清華輝煌閃耀,大師輩出;而今,北大清華陷入惡性競爭,招生上相互揭底,節操碎了一地。

  “清華還是北大,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在糾結長大,結果去了XX大學……”

  這樣的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真的是“想多了”。盡管如此,每年高考結束后,選北大還是清華,確實是不少學霸們的困惑。

  這兩天,北大和清華的四川招生組在微博上的罵戰,互指對方砸錢搶自己的新生。往年的爭奪多少還是暗戰,今年則完全扯下了遮羞布。

  面對這樣不顧觀感的互掐,教育部都看不下去了,最新表態稱已要求相關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紀律,切實維護招生工作秩序。招生大戰的背后,是內地大學教育潛藏的積弊。

  微博對罵為掐尖北大、清華,一對歡喜冤家,誰也不否認彼此的“兄弟關系”,就算生源爭奪刀光血影,首先還是要相互客套一番的。這不,清華北大四川招生組微博上一口一個“兄弟”;再往前幾天,廣東高考成績放榜,清華北大上門爭搶一名全省理科前十考生,招生的工作人員現場尷尬握手稱:是兄弟院校。

  北京大學的兩名招生老師與清華大學的招生老師直接上門搶高分考生。

  但進入招生“議題”后,誰也不服氣誰。在這場微博互掐中,網友們紛紛圍觀。也忙壞了段子手們,造出了諸如“北大清華能不能不給我家人打電話了,我對藍翔是真愛”、“當初就是怕你們為了搶我打起來,我才來的XX大學”、“北京兩鄰居不遠千里跑到四川‘罵街’也是夠了”等等調侃之句。

  輿論戲謔背后,實則是公眾的“愛之深,責之切”。畢竟,歷史上的北大清華輝煌閃耀,大師輩出;而今,北大清華招生上相互揭底,節操碎了一地。大學的人文精神、學術精神在浮躁功利面前似乎已喪失殆盡。

  原本,在香港乃至國外名校的沖擊下,北大清華走下神壇,重視招生,防止生源流失本無可厚非。但正常情況下,北大清華應該做的是宣傳各自優勢專業,讓考生結合自身興趣與特長自行選擇,這樣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養出世界級杰出人才。

  事實上,能過北大清華提檔線的,基本上都是全國出眾的考生,何必為了搶狀元,為了幾分幾名的差別爭個你死我活?

  血拼政績盡失顏北大清華之爭,歷來已久,只不過由原先的學術學科、綜合排名之爭,日益演變為虛榮的面子和政績之爭。每年,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各高校,都會統計招生數據,這個數據往往就像各級政府的GDP數值一樣,當作炒作和炫耀的資本。

  例如,2010年高考志愿填報結束后,北大就宣布:全國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除兩成報考相關高校外,六成被北大收入囊中。而清華隨后聲稱:全國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報了清華并錄取。

  但凡數學好點的人,就會發現數據存在矛盾。其實,作為內地最高學府,他們難道真的不清楚成為狀元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是,在招生指標的量化下,北大清華孜孜不倦“搶狀元”,自我陶醉地以為誰能拿下的狀元數量最多,誰就是“中國第一名校”,并且能贏得更多的政府撥款和學術項目等等。

  北大清華尚且如此,放眼各地,何嘗不是?辦學層次差不多的高校,都在盡量掠取高分生源,相互比拼,不惜使出各種手段。2011年,復旦大學稱有人冒充復旦大學老師身份致電學生,教唆學生修改志愿,批評直指同城的上海交大,并引發了輿論熱議。

  此外,招生政績的牽引下還容易滋生腐敗蛀蟲。2013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原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因被指控借自主招生斂財逾千萬遭調查;2014年12月,黑龍省大慶市原市委書記韓學鍵落馬被查之際,其子高中成績平平卻保送北京大學也引起廣泛關注,而這些只是揭開高校招生腐敗的冰山一角。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評價人才唯分數,招生掐尖工作自然又被一級級下沉。各地政府同樣以考取北大清華等名校,標榜自己的政績作為。

  于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便集中轄區內的最優秀的師生資源,打造超級中學,不僅有違教育公平,素質教育更無從談起。

  當年尖子何處見北大清華招生互相揭底,大費周章搶奪回來的狀元,現實表明并沒有社會期待的那樣成功。

  日前,艾瑞深研究院發布的《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進入職場后,成為出類拔萃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偏少。在政界中,高考“狀元”職業也發展相對普通,未出現省部級以上官員。

  又據《北京青年報》報道,2014年北大本科畢業生中,國內升學比例為46.35%,出國(境)留學比例為32.65%,而清華的本科生國內升學比例為56.7%,出國(境)留學比例為25%。從兩校學生的留學目的地和高校看,美國常春藤名校所占比例最大。

  如此之高的留學比例,表明北大清華這兩所中國內地頂尖高校,難以留住優秀的人才。為何?正如錢理群教授批評的“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利己主義者’”。國外的名校,不僅體現在科研設備先進,還在于給予學生真正的人文培養上。

  國家每年十幾億重金投入北大清華,力爭將其建設為世界一流大學,二者實在不應該為了爭搶生源,變得如此庸俗、市儈。反之,應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以及提升國際影響力上。

  對于高校招生,教育部早有明確規定——高校“不得在錄取工作結束前以各種方式向考生違規承諾錄取或以簽訂預錄取協議、新生高額獎學金、入學后重新選擇專業等方式惡性搶奪生源”。

  蕩滌高校污濁之氣,不妨重點先從招生制度改革做起,而北大清華更當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美國高校有奇招美國是擁有世界名校數量最多的國家,最為人熟知的是常春藤盟校,除了成立現代大學的歷史比較早外,這與它的招生制度息息相關。

  美國教育實行分權制度,高校招生考試沒有統一的行政管理機構,而主要由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美國大學考試項目測試中心等民間團體組織和承辦。民辦機構為了自身的聲譽、生存和發展,特別注重獨立性與公正性,服務觀念較強,不僅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職業信息等優質服務,還盡可能地為各中學、高校提供信息和服務。

  在美國高校的招生標準中,涉及到很多項,但都不是像高考一樣,完全通過應試來衡量,也不存在一考定終身。其錄取新生的模式可以概括為:“學術綜合考試+學業成績+綜合表現+面試考查。”

  錄取要求和標準,包括高中畢業證書、中學課程與成績、入學申請和推薦信、入學考試成績、班級排名、特殊錄取標準等。而志愿者社會實踐,以及學生面試表現,也是美國高校招生過程中綜合考慮的因素。

  招生過程也十分注重雙向選擇性,相互選擇。為了吸引到滿額的優秀學生,各高校之間同樣存在著競爭關系。雖然它們也會通過獎學金吸引考生,但在美國,大學間允許自由轉學制度,學生如果對學校、專業不滿,可以申請轉學到另一高校。

  因為有嚴密的綜合招生體系保障,高校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一心一意辦學,靠底蘊、聲譽和實力贏得考生們的青睞。看到北大清華這般掐架,想必國外的名校要樂了,怕是心想:斗的越兇越好,正好讓中國優秀的學子都選擇我們學校。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