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誰把中國高校逼到了「牆角」?

2015-06-30
来源:香港商報

  北大清華在內地高考招生中公開「對撕」。繼28日在四川,兩校招生辦因為爭搶一名狀元而在微博互掀口水戰之后,昨日又有媒體拍下了兩校招生人員在廣州圍堵另一名高分考生的現場圖片。在圖片中,招生辦的工作人員紛紛使出了時下最為流行的「壁咚」招數,將考生逼到牆角以「挽留」其商談錄取問題。對比著他們急不可耐的動作與考生高冷的神情,筆者恍惚間產生了一種感覺:被逼到牆角的不是考生,而是以清華和北大為代表的所有中國高校。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樣的感覺或屬實。一方面,伴隨著人口高峰的退潮和高校一段時間以來的大建快上,中國人口與高等教育資源之間的尖銳矛盾已極大的緩解,對於很多考生來說,上大學已不是什麼「千軍萬馬勇闖獨木橋」的艱難過程,而只是教育經歷中一段普通的經歷而已;同時,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日益開放,讓中國學生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權利。在競爭劣勢之下,曾經不可一世的中國高校也不得不低下那顆高傲的頭顱,以至於「乞求」一部分高素質考生的「臨幸」;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和機會的增加,「高等教育」本身也已經不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過程:當「低學歷成功人士」、「輟學創業」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的時候,「大學生」的身份也就不再具有「天之驕子」的傲人光環。

  高校自身「不作不死」

  除了越來越多拋棄中國高校的考生,「不作不死」的自身問題也是中國高校被逼到「牆角」的一大因素。人們常用「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來批評中國高校,然而,在高校沒有耐心培養大師的今天,大學的競爭就只能依靠比大樓之「大」,乃至分數線之「高」了。近幾天,有多家媒體陸續披露了清華北大兩小搶狀元的一些內情。原來,兩校如此熱心的對撕并非如表面上看來那樣是「為了考生有更好的選擇」,而是為了用高分考生拉高自己的錄取分數線,從而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以及一系列與此相關的資源支持。因此,兩校在爭奪過程中使出各種等而下之的奇招怪招狠招,甚至還曾險些因招生名額的問題耽誤了考生的人生選擇,都不外乎「利益」二字。殊不知,這一系列辱沒斯文的行為,讓早已被學術造假、招生腐敗、教育質量低下等醜聞纏身的中國高校,聲譽更受打擊。

  而在體制上,畸形的高校招生制度以及死板的高考制度,進一步將高校逼入了難以轉身的「死角」,在讓本就缺乏自主權的中國高校不得不通過高考這單一渠道吸收人才的同時,也剝奪了考生的自由選擇權利,使在表面上看起來「公平」的高考制度,制造出了一系列人為的「不平等」,進一步削弱了中國高校的吸引力。

  相信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普及,早已經陷入內外夾擊的中國高校,必將進一步面臨被「逼入牆角」的危機。想要從「牆角」從容的轉身脫出,改革前路仍不外乎兩個字:「自由」。

  劉深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