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監管漏洞
刷單現象的背後,是用戶注冊過程中的種種漏洞,Uber方面難道沒有監管?而司機利用Uber專車管理的漏洞,一個人用兩個手機冒充乘客制造假單,或從網上購買刷單服務騙取補貼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對此,上海紐邁律師事務所律師方正宇認為,目前來看,司機利用假訂單騙取的補貼金額尚不構成詐騙。
方正宇表示,以前曾有人利用銀行或金融的管理漏洞騙取財物,被以詐騙罪處理,主要是看涉案金額和行為的惡劣程度。
“如果Uber和司機之間簽訂的合同有明確規定,司機不能利用兩個手機自己給自己下單,那司機的行為是違反合同約定的。Uber可以封鎖司機賬號,或與司機解約,並要求其返還違規獲取的補貼。”方正宇舉例說,像微博上有很多抽獎活動,規定一人只能轉發一次,但有人利用自己的小號不斷轉發,增加中獎機會, “這種行為可以說是違規的,是不道德的,但主動惡意性還達不到詐騙的程度。企業自身的市場營銷行為被有心人士鑽了空子,企業應自己拿出措施,完善規則。”
而對於網上的職業刷單人和團隊提供虛假乘客賬號幫助司機獲得接單補貼,並以此獲利的行為,方正宇認為,如果制作刷單軟件或提供刷單服務的個人或組織,達到一定組織或規模,根據其惡意的程度、行為性質和涉案金額可能構成犯罪。“或者說有的人用假信息購買Uber司機賬號,再購買刷單軟件或服務,蓄意騙取 Uber 的高額補貼,也可能構成犯罪。”
近日,有部分司機圍堵並打砸了“Uber杭州車主之家,原因是一些司機被封了號;無獨有偶,前兩天,杭州不少滴滴專車司機也遭遇了封號,並導致了許多司機的不滿。兩大打車軟件接連出事,記者了解到,司機之所以被封號,主要是因為有人“刷單”。
Uber駐北京發言人表示:“Uber嚴肅對待欺詐行為,一經發現,Uber便永久撤銷司機和用戶的賬號。”這位發言人還表示,Uber用多款工具監測欺詐行為,並且擁有一支專門的監測和系統改進團隊。
針對刷單問題,Uber近期在最新版本中加強了封號力度。系統將監測小距離單過多、虛擬運行、搭乘同一司機兩次等疑似刷單行為。一但被系統判定為刷單,將永久封停車輛。
通過系統監測可疑訂單的措施的確能夠遏制刷單行為的增長,但系統判定也難免造成誤傷。此次Uber杭州車主之家被砸事件也疑似起因於刷單被查,但是否與北京封號事件一樣是系統誤判,目前仍不得而知。
關於被封號的原因,李先生與其他司機得到的解釋是公司系統監測存在可疑訂單,即“刷單”。但李先生等司機“叫屈”:“我天天起早貪黑,從來都不刷單,不知道這可疑訂單是哪來的。我們都懷疑公司就是想無理由把我們辭退。”
Uber中國企業傳播負責人黃女士表示,公司封號是有證據的,Uber專門設置了反欺詐團隊,從後台多維度實時監測司機的運營過程,如果有可疑行為就會馬上警示風險,並記錄下來。
“想當初,監管手段沒這么複雜,造假非常容易。現在偽造訂單越來越難了。”李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