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批街頭藝人持證上崗已近兩個月 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 攝
在國外,街頭藝人是一些國家城市文化獨特的風景。在國內,上海率先試水,已有16位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其中第二批街頭藝人正式上崗也已有近兩個月。市民對街頭藝人怎麼看?他們又想在街頭看到什麼樣的表演呢?
表認可
市民“感覺很不錯”
在采訪中,市民普遍對街頭藝人的表演表示認可和肯定。市民朱先生聽過街頭藝人的簫演奏,“演奏得很好!”在他看來,街頭藝人的表演豐富了市民的業余生活,“過去要進音樂廳才能欣賞,現在在街頭也能聽到好音樂”。
也有市民認為,街頭藝人的個性表演,能透出一個城市的韻味和面貌。“逛逛公園,聽聽舒緩的音樂,感覺很不錯。”李女士聽着一名街頭藝人薩克斯的演奏,不禁贊歎。
薩克斯藝人劉曉民是第二批持證街頭藝人,正式上崗近兩個月。沒有遭遇異樣的眼光,卻感受到了市民的熱情,短短時間,他還有了一些粉絲和朋友,“知道我們哪天演出,他們就來聽幾首,交流幾句”。
三要素
藝術、技巧和能力
目前,上海街頭藝人表演門類涉及廣泛,包括各種樂器演奏、雜技、魔術、手工創作、繪畫等等。那麼,市民希望在街頭看到什麼樣的藝人表演呢?
有藝術氣息、技巧精湛、有能力,是大多受訪市民認為街頭藝人需要具備的素質。關于演奏,“最關鍵的還是水平高低,肯定要比普通愛好者高一個層次,否則不是音樂,變噪音了。”市民朱先生說。
“我想看一些有技術性的,之前看到過的水晶球表演就很棒。”一名白領職員說。也有市民認為,太吵鬧的表演並不適合街頭,“對我們上了年紀的,不僅不能带來愉悅,搞不好還擾民呢”。
談管理
可多留選擇余地
據透露,上海明年將推動街頭藝人立法調研。對于立法和管理,市民們又有怎樣的建議?
多位市民認同“持證上崗、固定地點、時間演出”的模式,認為這便于城市管理,不會造成混亂。也有市民認為,街頭藝人應該自主選擇表演地點,但大前提是表演時必須自律,一旦有佔道、擾民等情況,管理部門可以按章處罰。
“持證便于管理,但可以適當增加街頭藝人允許演出的區域。”有市民直言,藝人有付出,應該得到一定回報,但目前大多數人還沒有對街頭藝人的消費習慣。為不讓街頭藝人太苦,市民建議增加演出試點區域,給街頭藝人更多選擇余地。
新民晚報新民網 李若楠 陳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