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拐賣婦女哪兒來的“正能量”?

2015-07-30
来源:新京报

  最近,在一次“最美鄉村教師”的評選中,候選人郜艷敏引起了關注。去年一篇以《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道被翻出來,報道中頌揚了郜艷敏“以德報怨”的偉大精神,卻不料遭遇一邊倒的批駁。日前,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回應,人販子必須嚴懲,買主也須追究刑責,已部署當地警方調查。

  實際上,郜艷敏多年前就是典型和模范了,曾有海內外上百家媒體聚焦她所在的下岸小學,她當選為2006年度感動河北人物,同時,還成為當年網友們評選的“中國最美的六個女人”。2007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根據她的事跡改編成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相當長的時間里,接受采訪、去各省市電視臺做節目是郜艷敏教學間隙中的重要內容。

  不過,這一次的輿論,終于在“感動”之外,看到了背后隱藏著極為嚴重的犯罪事實,包括拐賣婦女、強奸、非法拘禁等重罪,以及家暴等行為。然而,此前郜艷敏的“偉大事跡”,不僅沒有人在意這些犯罪,輿論反而關注她如何忍受暴行、適應暴行,如何善良地為施暴者及其同謀奉獻愛心。問題是,這么高度贊美女主角逆來順受,并為此歌之詠之的時候,到底是想傳達一種怎么樣的“正能量”呢?

  拐賣婦女,是我們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重的犯罪問題。拐賣婦女,甚至成為某些貧困地區娶媳婦的常態,而且,這種大面積的犯罪行為是被默許的。比如,郜艷敏所在的下岸村偏僻、窮,“400多口人的村莊,前些年從外地買來的媳婦就有三十多個”。“許多媳婦跑掉了,包括郜艷敏婆家的二嫂。丈夫因為她是買來的媳婦,常喝醉了酒打她,她萬分痛苦,但幾次都沒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腸山路。”這種拐賣行為,不是一家一戶的個體行為,而是一種集團犯罪,需要全村人的協同和維護,并禁止“私有財產”外逃,許多被拐婦女的命運極為悲慘。

  郜艷敏并沒有放棄反抗,她曾多次外逃,沒有成功;多次自殺,也沒有死成。事實上,此前有些來采訪的媒體,也遭到村民毆打或者威脅,器材被搶走或損壞。但不知為何,在另一些人的眼里,郜艷敏這樣一個徹頭徹尾、求死不得的受害者,居然就變成了有愛心的人了。

  歌頌被害人的偉大,歌頌她不記恨犯罪分子,到底是幾個意思?

  如果說,希望解救所有被拐婦女、杜絕拐賣婦女罪行的愿望,限于執法能力和現實條件的不足無法做到,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發現了被拐婦女不去解救,不去懲罰犯罪者,反而讓受害人在施暴者的圈子里樹立為模范,這樣的價值觀,有意地混淆罪與非罪,顛倒黑白,實在讓人齒冷。把郜這樣的受害女性評為“最美鄉村教師”,有網友說得好:難道這是倡導拐賣高學歷婦女,通過她們給山里普及義務教育?

  遺憾的是,這種混亂的價值觀已經在許多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了,甚至“解救被拐婦女”也變成一個困難的倫理問題。郜艷敏已獲準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里,她不想走,結果父母不同意,“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我說,我們可以還他的錢。父母說,不是錢的問題,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向別人借的”。結果,郜艷敏痛苦地告別了躺在炕上流淚的父母,跟著丈夫又回到了深山溝里。

  你看,父母的“圣母”一樣的想法就是一種病,被奴役和強暴之后,反而站在施暴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擔心施暴者遭受損失,比斯德哥爾摩癥患者病得更嚴重。

  當然,郜艷敏堅韌地活下來已經很了不起了,誰也沒有資格對她求全責備。如今她的處境已經無需解救了,她在百般無奈之后做出了自己的理性選擇,我們也只能尊重她的選擇。但還有千千萬萬的被拐婦女呢,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還在一個勁地宣揚丑陋價值觀的,難道不應該自省嗎?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