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與毛尖老师商榷中國電影的“救市”問題

2015-08-05
來源:澎湃網

毛尖老师是筆者尊敬的影評人前輩,此前她針對姜文、賈樟柯等導演的批判,雖不能完全認同,但因有理有據,不覺有何偏頗。然而,最近毛尖老师在8月1日《文匯報》筆會上針對陳凱歌導演的批評——《“救市”的時辰到了》(以下簡稱“該文”),實在無法令小可苟同。

一個最大感想是,毛尖老师身為現代女性,竟然在行文中稱:“證監會女處長不是因為老公炒股被炒了嗎?那麼,非常時期,是不是可以出台相應措施禁一禁導演老婆了?這十年,導演老婆給中國電影作出的貢獻,中國觀眾覺得夠了夠了夠了。”

這與古人所謂“紅顏禍水”的論調有何區別?中國影視圈的“夫妻店”不少,陳凱歌拍不好電影是因為陳紅,馮小剛拍不好電影是因為徐帆,姜文拍不好電影是因為周韻,賈樟柯拍不好電影是因為趙濤?

自然,“導演老婆”只是該文中橫出的一棒,她的中心思想便是:呼籲如同中國股市一樣,也能組建一支“國家隊”救中國電影。但其中問題值得與毛尖老师商榷。

該文說:“電影史上沒出現過這樣危險的時刻。作為一個老影迷和一個新股民,眼看着國家隊力挽狂瀾于一場一觸即發的金融危機,卻始終沒有一支真正的國家隊進入已經令人不堪其LOW的中國影市,不禁深深覺得,今天放任影市大戶持續入場做空中國電影,就是唆使殘存的電影理想主義者變身投機者蠶食業已潰空的大盤。”

當前真的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危險的時刻嗎?前十年中國電影一派蕭條之際,難道不比現在危險?

該文稱:“像《道士下山》幾億的投資,如果可以給鄭大聖這樣的導演拿去重新拍茅盾的《蝕》,那麼,鄭大聖用一百五十萬拍出來的電視電影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的全景呈現。有錢的劇組和沒錢的劇組真是不能比啊……”

在社會科學領域,最好不要做關公戰秦琼式的比較。甲作品的失敗,不代表甲的全部人力、資金、設備等一切拍攝條件在撥給乙作品後,就能令後者取得更大的成功。照毛尖老师這個邏輯推衍,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如果《道士下山》的錢和物能放在《霸王別姬》上,《霸王別姬》會比現在所見版本更經典嗎?影視圈就是這麼“勢利”,陳凱歌導演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拍攝條件,全仗着當年作品里展示出的才華。鄭大聖拍《蝕》或許因陋就簡,但若是《蝕》能有《霸王別姬》的成就,難道還怕他下部作品沒有《道士下山》的條件?最近許多人還在拿吳宇森導演說事,可大家別忘了,他和陳凱歌導演都達到過旁人難以企及的電影藝術高點,如今二者老矣,卻也不能說“江郎才盡”吧。

該文說:“仿效這次證監會的職能重建,重建當年電影公司的文學部是一個選擇。電影拍攝有文學部的年代,和尚和道士會像《道士下山》這樣亂串嗎?有文學部的年代,王學圻會說那種無聊的台詞嗎?反正,有文學部的年代,即便從頭到尾王寶強的武功得吊威亞,王學圻的哲學、林志玲的調情不用這般吊威亞。”

中國影視圈編劇地位低下,是幾十年下來形成的陋習,的確要改,在一個劇組里人人都在比試“戲劇才華”,本身就是一種病態,否則就不會有《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如今的尷尬。

搞文學的參與電影創作未必是劇本的質量保證,比如著名作家嚴歌苓著就小說《金陵十三釵》之後,又受張藝謀導演之邀參與同名小說電影劇本創作,卻在電影上映後屢遭詬病。電影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三流的小說可被拍成一流的電影,而一流的小說往往只能造就三流的電影。”

還有,從行文中就能看出,毛尖老师對于中國股票一二級市場的許多概念還沒有搞懂,所以最好不要為了趕時髦,就非得把中國電影與中國股市作類比。中國股市除了證監會,還有個著名的“央媽”呢。任何一個成熟的股票流通市場,都是靠內生機制來維系正常運轉的,正因此“救市”措施里必然還包括了退出機制,不知道毛尖老师的建議里如何讓“總局”從容而退?

去年,張藝謀導演在《歸來》宣傳期曾說,導演這個職業是殘酷的,他的退休年齡不是由導演自身決定的,如果外界不再有人找他拍戲,他自然就退休了。這話也對也不對,畢竟如侯孝賢導演所說,今日數位科技發達,真要想拍,拿個DV就能拍電影了。

我向毛尖老师推薦美國經濟學家彌爾頓·弗里德曼所著《資本主義與自由》,如果非要以中國股市類比中國電影。套用弗里德曼的觀點,電影市場也有着自身的“自由意志”,爛片也許能靠着宣發、排片,在亂象叢生、不夠規范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橫掃票房,但泛濫的爛片終將會令觀眾靠腳投票。正如毛尖老师在文中所言,“走出影院,自暴自棄地給兒子買了一大桶肯德基。”上過某人一次當,作為一個理性的人,如非職業需要,還會再進電影院看某人的下一部電影嗎?

今年7月中國電影市場就是一個證明,《捉妖記》《大聖歸來》不見得有多好,但他們在票房上碾壓被許多人詬病許久的青春片,恰恰表明中國電影市場是有自潔能力的,中國的大多數觀眾無需有關部門的指導,也能分辨出美丑。那些自带話題的電影,雖然能夠吸引一些眼球,賺上一些粉絲的錢,但它們的票房就卡在某個數字了,論你卡司再怎麼大牌也沒用。

投資2億元的《道士下山》7月3日上映,截止7月31日總票房不到4億元,按照常規,它最起碼票房要到5億元才能保本。這一結果也能明白無誤地告誡中國電影的投資者,導演的名氣、強大的卡司,還有大手筆的視聽特效,外加前一周不低于30%的排片量,以及源源不斷的話題,如果電影本身質素不佳,它的票房也就那麼點,到頭了。

臨了說一句,“王八羔子”、“奶奶的”如此用詞,並不能顯示影評人的“潑辣”。咱都好好說話吧。

[責任編輯:宋斯琪]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