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劉慈欣領銜科幻MOOK《蟲》重磅登陸圖書市場

2015-08-05
來源:鳳凰讀書
 

 

書系:蟲                                                 書系:蟲

書名:《蟲子的世界》                                     書名:《2.5次世界大戰》

作者:劉慈欣等 著                                        作者:劉慈欣等 著

定價:32.80元                                             定價:32.80元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當你知道地球有個孿生兄弟的時候,中國科幻也向前邁進了一步

2015年7月24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在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宇宙深空,發現了“另一個地球”,並將其命名為開普勒452b。科學家稱,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像“地球雙胞胎”的類地行星。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科學迷們的無限猜想,關于“另一個地球”的消息短時間內刷爆了朋友圈。

NASA稱,該發現標志着人類尋找“另一個地球”的里程碑式進展。第一個繞着類似太陽的恒星轉的太陽系外行星是在1995年發現的。短短21年前,太陽系外行星,特別是地球大小的星球還屬于科幻領域。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萬千科幻迷推崇的“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領銜的本土科幻連續出版物《蟲》宣告誕生,第一季《蟲子的世界》、第二季《2.5次世界大戰》同步面向全國發行。對于中國科幻迷來說,2015年7月24日這一天是充滿着神奇、巧合和驚喜的一天。

《蟲》的內涵聯想

據悉,《蟲》MOOK旨在打造中國科幻文學的最先鋒陣容,為讀者提供無需甄別的專業科幻讀物。全系收錄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最高獎項——銀河獎的大部分獲獎作家力作,其中包括科幻名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吳岩、夏笳、劉維佳、索何夫、燕壘生等人。

讀過《三體》的人應該還記得,里面曾經提到過一個“射手假說”: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種二維智能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

假設宇宙間存在着類似三體文明那樣的生命形式,那麼在他們眼中,文明等級相對較低的人類是否就像人類眼中的蟲子一樣呢?也許,在一千個讀者的的眼中,《蟲》就有一千種不同解讀。

三維雙眼尋找四維視界

科幻作家、評論人、南方都市報頻道主編羅金海在《蟲》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現實和商業的時代,總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對于這些科幻作者來說,“未來+”是一個具有天然吸引力的磁場。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只有將自己的思維投影到星空世界,才能獲取量子在躍遷過程中所釋放的快感。在這些人的世界里,真實的宇宙比任何文學勾勒的空間都要完美。因為這是一個邏輯自洽的理性閉環,雖然神奇瑰麗但一切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興奮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在原子的世界和比特的世界自由穿梭,用三維雙眼尋找四維視界。

如果認為人類對未來的想象是一片縹緲不可揣度的廣袤夜空,那麼這些人,就是夜空最閃亮的星星。一直說中國科幻是一個小眾圈子,這也許是我們沒有走近他們的緣故。就像那遙遠的星辰,距離讓我們覺得它渺小、暗淡,但一旦接近,卻發現它是那麼的奪目與璀璨。

科幻無須正名,它天生就是文學類型作品里的王者。好的科幻必然是深邃而理性的,天然带着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真正科幻的讀者,它需要你自己去用心去感受粒子流的風暴,用手去觸摸一直真實地隱藏在虛擬世界的0和1。

不管有多少人告誡我們要“面對現實”,但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是夜空里甘願被點燃的火柴,為渴望真知的人類带來些許溫暖。

科幻據我們到底有多遠

前人在編織嫦娥奔月的神話的時候,他們是否會想到若干年後,人類的雙腳真的可以踏上月亮?

劉慈欣說:我一直認為,外星文明將是人類未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其它的大變故,如氣候變化和生態災難,都有一定的過程和緩沖期,但人類與外星人的相遇隨時可能發生。也許在一萬年後,人類面對的星空仍然是空曠和寂靜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覺醒來,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飛船已經停泊在地球軌道上……

如上文所說,科幻這件事,真的不該是依靠屈指可數的科幻作家去仰望星空那樣簡單。《蟲》MOOK的誕生,也許就是這樣一次遠視的探索的旅程。

 
[責任編輯:宋斯琪]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