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聚焦】民工退潮 投資需求降低

2015-08-0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网訊】接近2.8億的農民工出現總量增速持續下滑,「民工荒」近年來頻繁見諸報端,這背后,是內地勞動力蓄水池的枯竭。隨著老齡化加速,接近2.8億的農民工總量增速已持續4年下滑,并呈現高齡化趨勢。農民工「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中國經濟享受了幾十年的「人口紅利」正迅速消失。隨著勞動力供不應求時代的來臨,企業人力成本的上升趨勢已不可逆轉。而且從長期來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是抑制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結構的變動將對內地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蓄水池在枯竭

  內地農民工增速連年下滑,農民工不再是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蓄水池」:目前,接近2.8億的農民工出現了總量增速持續下滑,老齡化加速,人力成本的上升趨勢已不可逆轉。原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早在今年2月就表示,農民工「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目前農民工總量還在逐年增長,但增速自2010年起連續四年下滑,2014年僅同比增長1.9%,不到2010年增速的36%。而2015年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了3.6%,上半年數據顯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同比僅增長0.1%。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分析,今年上半年農民工總量較去年同期「略微有十幾萬增加」,但是全國外出農民工超過1.6億,「十幾萬根本算不上」,他判斷農民工「絕對數量可能在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增長,但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

  農民工結構變化也很明顯。隨著第一批進入城市的農民工日漸老去,高齡化正在成為大勢所趨。7年間,50歲以上農民工人數接近翻倍。機器人并非全能人口紅利的迅速消失,面對年年惡化的用工荒,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機器人。數據顯示,僅東莞市用工缺口就高達10萬人以上。隨著內地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企業結構性用工荒加劇,人工成本逐年增加,這些現實壓力倒逼制造業必須通過「機器換人」、發展智能制造,來充分釋放自動化的效益空間。即便是富士康這樣的勞動力成本密集型企業,也從2011年開始啟動機器人計劃,配合組裝i-Phone和iPad。據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IFR)數據,電子產品制造將成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最大推動力。2014年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企業購買了近6萬台工業機器人。不過,機器人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建築等行業的大量用工需求無法用機器人替代。隨著勞動力供不應求時代的來臨,企業人力成本的上升趨勢已不可逆轉。

  抑制需求的重大因素

  農民工蓄水池的消失,隻是人口結構變化影響內地經濟轉型的一個方面。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內地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并不在於供應,而是需求不足。長期來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是抑制需求的重大因素。

  「十三五」期間20-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首次出現下降,勞動力的稀缺性加劇,抑制資本的回報率,降低投資需求。收入分配差距和貧富分化不利消費需求。但人口老齡化意味著消費增長快於GDP增長。由此,未來幾年儲蓄大於投資(儲蓄過剩)是大概率事件。彭文生指出,解困需求的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結構改革。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